2月8日,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研究员孙天鹏正在做实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2月8日,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正在调试激光智能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2月8日,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员工赶制LED灯珠订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王楚通讯员柳影 从武汉光谷高新大道一路向东,穿过短咀里湖大桥,鄂州葛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武汉都市圈悄然崛起。 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优势,葛店精准把握武汉新城建设与花湖国际机场双重机遇,建设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在多个战略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聚链成势。 目前,4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扎根于此,面积仅96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镇葛店生机勃勃。 60多家药企聚集中国“药谷” 近年来,葛店出台《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支持产业发展的“黄金二十条”,设立1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专项基金,出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以及高科技人才在葛店创新创业,做实做强中国“药谷”。 2月11日,走进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川带着工作人员正忙着做实验。 今年37岁的施川,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强生公司费城研发中心研发新药。2021年,他放弃优厚工作,回到中国“药谷”——葛店国家经开区,加入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 “我来对了!”施川说,葛店因1800年前葛洪在此结炉炼丹而得名,葛店经开区成立之初因药起势,2001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为首家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随即成功注册“药谷”商标,现在这里有生物医药企业60多家,有从事药物研究的优良环境。 “这是天然药物七叶皂苷钠。”在研究院展厅,施川介绍研发的产品,七叶皂苷钠从湖北道地中药材娑罗子中提取,是继青蒿素后我国中药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提取纯化技术全球领先,是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的良药。他回国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已研发出外用内服等多种新药。 作为中国“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致力于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链研发平台。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54亩的现代化医药研究基地,包括实验办公、中试和企业孵化厂房,是湖北省科技厅认定的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施川抓住机遇,与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并引进院士进行创新研发,攻关关键技术。 去年3月,1.1类中药创新药芩贝止咳颗粒发布。该院目前已签订委托单位的技术开发合同25项,累计合同金额达5000万元。施川被评为鄂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还获得省科技厅创新创业专项支持,成为专家库评审专家。 新春伊始,好消息传来,施川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环氧酮十八碳烯酸作为炎症性反应生物标志物”。 “要用现代方法,把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造福人类!”施川说,在葛店国家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将与各大中医院合作,将医院的临床验方制剂转化为新药,让普通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药。 提炼“中国纯度”:99.99999% 农历新年刚过,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材科技”)获评鄂州市科技创新十强企业。 该公司董事长卢鹏荐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在鄂州市和葛店经开区相关基金的加持下,于2015年10月在葛店国家经开区成立拓材科技,挑战当年的“冷门”产业——高纯(超纯)金属及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一开始就瞄准了高纯(超纯)这个相对小众的赛道,因为这是我们擅长的。”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曙光介绍,卢鹏荐团队聚集着一批材料领域内的青年人才,十年前,在高纯和超纯材料领域,国内没有成熟的设备和工艺,公司便自主设计、研发,一点点往前试。 在难度极高的赛道寻找出口,和材料的提纯工艺一样,历经高温淬炼和九死一生。 转机发生在2018年。彼时,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关键核心材料自主可控”成为我国发展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从前依赖国外材料进口的诸多企业将目光瞄准国产新材料,卢鹏荐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风口,开始上门推荐公司的产品。 打消顾虑的方式,是让客户放开手脚去试用。“那时我们历经了多年的研发和实验,有信心。”张曙光说,客户试用高纯材料周期长达一两年,直到第一家企业订单签订成功,口碑逐渐形成,拓材科技才迎来在国产材料领域的逆袭之路。 卢鹏荐团队随即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不断突破各类关键技术。目前,拓材科技生产的材料纯度在99.99999%(7N)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N级别,全球领先。 “中国制造不比进口产品差。”张曙光介绍,该公司的高纯和超纯材料现已远销海外,在国际新材料领域里,“中国纯度”在“小步快跑”中实现新的跨越。 去年12月,总投资10亿元的拓材科技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动工。目前,拓材科技上下游已有长飞光纤、光安伦、泽石科技等企业,形成“高纯材料—芯片制造—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葛店国家经开区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拓材科技的高纯材料成为产业链上游“关键拼图”。 精度50微米在厚钢板上绣花 2月8日,走进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法利莱”)三期车间,一批高端三维五轴激光智能装备整装待发,工程师们正在调试各种设备。切割、焊接……这些设备加工厚厚的钢板如同绣娘绣花那般轻巧。 “要求精度在50微米以内!”现场的工程师介绍,无论是切割还是焊接,只需一键指挥,系统自动完成,现在通过三维五轴,可以加工各种复杂曲面异形件。 公司副总经理任拥军介绍,2024年,公司技术和产品与国家战略及行业需求同频共振,突破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16款“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产品。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搭载AI软件的第五代高端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100%国产化,全面替代进口,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此外,大幅面高功率激光坡口切割智能装备、全面印字划线智能装备、新能源电池焊接自动化产线、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自动化产线等专精特新产品在欧美、东南亚等海外高端市场销售同比增长35%。 任拥军说,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8%投入研发,并依托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推动多项激光领域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专项顺利攻关,创造了60余项国内行业第一,多种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新年首月,公司已签订新能源汽车、船舶等行业头部企业批量订单,实现开门红,今年预计增长超过40%。”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还带动千瑞达、万联、帝盟等葛店当地工业企业快速成长。 去年,葛店国家经开区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到目前为止,已有1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6亿颗灯珠点亮亚冬会 正在进行的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主屏核心显示器件由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映光电”)提供,近2.6亿颗灯珠形成的画面令人震撼。去年巴黎奥运会,芯映光电点亮了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6000平方米的透明光幕墙。 走进芯映光电车间,一排一排的设备灯光闪烁,生产线火力全开,加速赶制订单。 “现在电视显示屏是直发光源,更清晰、立体!”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建华介绍,2021年7月,公司追“芯”落户葛店,成为三安光电的下游配套产业。 在实验室里,公司正在测试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显示屏,当画面显示出来,感觉物品溢出了屏端长在空中,其精细画质和立体感让人震撼。 “每平方米由至少123万颗灯珠组成!”王建华介绍,灯珠之间的距离以微米级来计算,这样刷新频率达3840赫兹,而正常电脑显示器才60赫兹。 Micro LED即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一颗Micro LED灯珠尺寸不到10微米,排列在纸上像薄膜一般厚,进行封装后,看起来跟芝麻一样大小。 “目前,公司每年效益以20%的速度增长。”王建华介绍,公司新厂房已经建设完工,现在正在安装设备,即将全面投产,“预计2025年产值将超过40%,未来要让‘中国亮度’点亮全球。” 与芯映光电同时来的,还有瑞华光电,该公司主要研发生产Mini/Micro LED背光光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在葛店投产以来,产值逐年攀升。去年,葛店国家经开区给予公司各类支持资金近800万元。“公司不断投资新增产线,二期项目也计划开建,公司将在葛店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瑞华光电负责人说。 近年来,葛店国家经开区精准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与武汉光谷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目前已有25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在这里集群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