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荆门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京山桥米的发展与保护情况,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荆门分队奔赴京山展开相关实地调研活动。
京山桥米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荣获湖北省食品类首个中国名牌、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其产业发展更是成绩斐然。如今,京山桥米已实现种植现代化、加工自动化,销售渠道也拓展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模式。该产业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革新生产模式,实现产业化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协同进步,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此行,实践团走进京山桥米产业的领军企业——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
相关工作人员引领实践团一行对企业加工工厂进行了参观。据工作人员介绍,工厂配备智能化准低温仓库、保温式立简仓等先进仓储体系,一期工程年加工稻谷可达30万吨,产出大米15万吨,仓储稻谷能力达10万吨。工厂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从稻谷收购、烘干,到仓储、加工,形成完整的一条龙生产链,三条智能化桥米加工生产线由智能中央控制室统一指挥,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同时,为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大米,公司积极投身产品研发,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新品种,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及“大户补贴”等举措,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助力农户脱贫致富、迈向小康。
实践团随后前往孙桥镇蒋家大堰村进行实地走访,在村党支部书记夏东海的带领下参观了桥米源和记载桥米历史的碑石。现场陈列的各类古代农具,见证着桥米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承福廊,京山桥米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夏东海书记介绍,蒋家大堰村近六千亩土地都用于种植桥米,产出的大米香甜可口,市里还为村民开展电商培训,有效拓宽了桥米的销售渠道。成员们由此深刻认识到京山桥米产业在京山市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这句民谣生动描绘出京山桥米的独特魅力。如今,京山桥米已成为湖北省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展望未来,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家乡发展,依托京山桥米特色产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施展才华、追逐梦想。相信在青年力量的推动下,京山桥米产业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京山的乡村振兴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通讯员:陈梦晗 、黄依涛、陈舒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