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请进入!”2月12日晚,来到襄阳市襄城区庞公街道闸口社区隆中药厂旧院小区门前,外卖小哥崔浩把头一低,“刷脸”进门。
随即,他拎着两份外卖走进小区,不到3分钟就完成这一单。
“附近的酒精厂家属院、美林丽舍、粮机厂家属院等小区都把我设为‘常见人员’,刷脸就能进去。真没想到,我们的建议这么快就被采纳了!”说完这话,崔浩骑上电动车,去送下一单。
等了5分钟
等来一个“差评”
崔浩的建议,始于一次委屈的“差评”。
2024年12月,崔浩来到闸口某小区送外卖,保安不让进,“请联系业主下楼来取”;业主不愿意,“其他外卖小哥能进来,你咋进不来?”
好话说了5分钟,业主才不情不愿地来到小区门口,接了外卖,却给崔浩点了“差评”。
“对一个人来说,也许5分钟不算什么。但后面客户的单,都会被拖延,有的等不及就取消订单,有的餐食都凉了。顾客吃不好,我们被投诉,大家心里都不痛快。”崔浩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崔浩把这次遭遇讲给几个同行听,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崔浩估算,在襄城区庞公街道这一区域,长期活跃着百余名外卖小哥,几乎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果能提升送餐速度,我们的服务满意率也会提升,进一步促进消费”。
“崔哥,你领头,一起去找社区聊一聊?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十余名外卖小哥提议。
崔浩想了想,手一挥——走!
30余名外卖小哥
刷脸进出7个小区
2024年12月底的一天,崔浩等10余名外卖小哥一走进闸口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志娟的办公室,就打开了话匣子——
“有时业主电话打不通,门卫室又不代收。”“有时在门口等很久,给业主多打几遍电话,业主就给我们打差评。”……
此时,陈志娟想到了社区智慧管理平台,各个小区业主及私家车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自由进出,可让外卖小哥也享有这一权益,业主会同意吗?
“您几位先回去,我们问一问业主的意见。”送走了外卖小哥,陈志娟迅速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征询业主意见,大部分业主表示赞同,但也有业主担心,外卖小哥自由进出,会不会存在安全方面隐患。
几经协商,闸口社区决定有选择性地录入——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视频系统比对,筛选出30余名经常出入的外卖小哥,由他们持各自公司出具的证明材料录入个人信息,在智慧管理平台视频系统内将他们设置为“常见人员”,今后闸口社区内的7个居民小区可以刷脸进出。
陈志娟说,闸口社区还设有24小时无人值守驿站,外卖小哥们可以刷脸进入,里面有充电线、微波炉、医药箱、饮用水等,供他们免费使用。
46条服务
推动10万人安心就业
襄阳市现有新就业群体近10万人,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进门难”“找路难”等问题。
在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推动下,这一做法将陆续在全市推广。一个多月以来,崔浩的日均业务量提升20%,再也没有因“延迟送单”被点“差评”。
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个单位发布《服务新就业群体46条承诺办理事项》,着力解决襄阳新就业群体面临的证件办理难、进门找路难、停车充电难、休息补给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升级改造一批“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驿站,挂牌至少100家吃饭打折、服务延时的“暖新商户”等。
“在这些新就业群体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的同时,我们也要服务好这些新就业群体,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事,推动他们干得安心、舒心、顺心。”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