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州市群众艺术馆内,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鄂州分队体验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近日,社会实践团深入鄂州群艺馆,进行了一场对国家级非遗雕花剪纸剪纸的参观与学习活动。
实践团一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从雕花剪纸的历史渊源到现代创新,从单一的剪纸技艺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每一处都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雕花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互动体验区,实践团成员们亲自动手尝试剪纸,体验传统艺术创作的乐趣。
据悉,鄂州雕花剪纸亦称“花样”、“雕花”,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州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史料价值,是我国南方剪纸的优秀代表之一。鄂州雕花剪纸主要用作绣花底样,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多用刀刻,兼用剪刀,剪纸上的图案借用夸张、象征、谐音取意等手法,或对称折叠,或拼零整合,采用阴阳对比、雕剪结合、适合型构图的方式,彰显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愿景,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鄂城各地“花样窝子”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两千余种剪纸花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鄂州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雕花剪纸技艺大师和民间剪纸爱好者,他们传承着历代艺术精华,使雕花剪纸成为新时期民俗文化的“视觉密码”。目前,全市保存的花样剪纸有3万多张,花样品种达6000多种,先后有10余件精品选送国家博物馆馆藏。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就未来的合作进行探讨,包括学生实习、文化活动合作、艺术创作交流等多个方面。鄂州群艺馆表示积极的意向,期待推动校地交流,共同助力鄂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讯员:陈若、刘欣炎、卢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