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指尖上的时光:大学生探访潜江皮影,匠心雕琢非遗传承

中华网湖北 2025-02-10 16:21:44

“口唱千古事,手操百万兵。四弦丝丝语,鼓磬艾艾鸣。”皮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味与人文底蕴,而潜江皮影作为潜江当地的国家级非遗,其更展现了潜江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潜江皮影作为非遗之一,其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更是潜江当地人民乃至各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其传承和保护尤为重要。习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在激发其创造力的基础上同时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015年1月23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潜江分队聚焦国家级非遗潜江皮影之保护传承,前往潜江市红庙社区恩杰集团非遗传习中心皮影馆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以进一步了解潜江皮影的制作技艺及保护传承情况,为非遗传承与保护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张牛皮,数把刻刀,镌刻出独特的皮影图案

据了解,这家皮影馆是由刘守钦先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其儿子王海荣老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设立的,这也是潜江唯一一所皮影馆。

实践团队首先与王海荣老师进行了交流,并认真仔细观察了王海荣老师雕刻牛皮的过程。制作皮影,其牛皮选材尤为重要。其须质地坚韧、厚度适中,且其纹理应足够细腻,这样经过上色后才会表现出足够好的韧性和透明度进而为后期皮影演出奠定基础。其次,每张皮影的制作都是创造力与传统艺术的深度融合,其制作需上百件工具,例如刻刀就包括各种弧度以适应所需形状及花纹。每一张皮影的制作离不开专心致志的打磨,每一个花纹也都是反复思考斟酌之后的成果。正如王海荣老师讲到:“这东西其实不难,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你们年轻人学起来比我们更快!

一句叮嘱,数次示范,传递着深厚的传承信念

王海荣老师提到,虽然他已经掌握皮影的唱腔,但也是这几天才开始专心研究皮影的制作工艺,希望将这项技艺牢牢掌握以更好地传承潜江皮影。在雕刻过程中,由于经验不够,他有时无法把握图案的设计与雕刻,但在刘守钦先生的一步步耐心指导与示范中,他的雕刻技艺也越来越好,其皮影艺术审美也逐渐得到提高。他们对于皮影传承有着深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爱,潜心钻研皮影制作工艺。

一项技艺,数代守护,点燃了皮影的发展火种

实践团队还与刘守钦先生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了解了老先生与皮影的故事以及皮影传承保护的现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从13岁开始学习皮影讨个生活,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刘老先生从事皮影工作多年,他对皮影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艺术见解。此外,他在皮影制作和表演方面也颇有经验。他提到,目前潜江的皮影传承人人数很少,省级传承人只有大概三到四个,市级传承人也屈指可数。令他感到担忧的是,目前许多年轻人对皮影没有兴趣,每次表演的观众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人,因此,皮影的传承十分困难。

尽管如此,他依旧动员家庭成员例如其儿子,共同守护皮影这项充满文化底蕴的艺术,共同为潜江皮影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

“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皮影戏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传递着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艺术审美价值,这就是皮影戏的独特魅力。潜江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其价值跨越时空,在当代社会依旧熠熠生辉。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保护潜江皮影不仅是责任,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后续实践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学习和宣传潜江皮影,努力推广此项非遗,为潜江皮影的保护注入青春活力。(通讯员:罗雨彤  刘心怡  刘欣炎)

  责任编辑:黄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