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黄冈分队一行人前往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博物馆就黄梅戏的传承发展进行交流学习。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展区进行参观。展区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多元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呈现黄梅戏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馆内陈列着精美的黄梅戏戏服、道具、剧本手稿,为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搭建起全新的展示平台,让古老的黄梅戏在博物馆中绽放出独特魅力。
沉浸式的体验,也让实践团成员对黄梅戏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感受。据悉,黄梅戏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地区。它最初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等民间歌舞形式,在清乾隆年间传入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发展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剧种。黄梅戏主要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彩腔曲调流畅,善于叙事,常用于表现轻松、欢快的情绪;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板式丰富,有平词、二行、三行、八板等,能够表现复杂的情感和戏剧冲突。
据工作人员介绍,黄梅戏表演注重歌舞结合,演员常常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唱腔来展现剧情和人物情感。其中舞蹈动作多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后,具有简洁、明快、优美的特点,与唱腔配合默契,使整个表演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黄梅戏作为传统艺术瑰宝,承载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学习和了解了黄梅戏的发展传承和文化内涵,更坚信在广大青年的努力下,黄梅戏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持续传承中华文脉,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文化繁荣贡献独特力量。(通讯员:鲁孟冰、黄馨瑶、卢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