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实践团·黄石分队深入阳新屯鸟保种场,聚焦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新“屯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对阳新“屯鸟”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学习了解。经理董建亲自带领实践团一行进行参观。
董经理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屯鸟”的保种工作。目前,保种场通过建立完善的系谱档案,对每一只“屯鸟”的血缘关系、生长性能等进行精准记录,确保种群的优良性。同时,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如种“屯鸟”2年1选、1公5母1笼舍,提高“屯鸟”的繁殖效率和质量。在疫病防控方面,保种场建立了严格的防疫体系,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生长过程中,每只“屯鸟”预计打7次疫苗,以此促进“屯鸟”健康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保种场在做好育种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屯鸟”的产业化发展路径。通过与当地养殖户合作,保种场提供优质种苗和养殖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屯鸟”养殖,助力乡村振兴。此外,保种场还不断拓展市场,与学校、餐饮企业、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提升阳新“屯鸟”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阳新“屯鸟”为寻找更多的发展可能,公司不断研究新产品。阳新屯鸟推出白条“屯鸟”、“屯鸟”汤、“屯鸟”蛋、卤“屯鸟”、“屯鸟”皮蛋等产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浑身是宝的“屯鸟”向百分百利用的方向发展。
目前,阳新县“屯鸟”规模养殖主体已经达到了52家,年存笼28万羽、出笼35万羽,产业加工总产值高达2.2亿元。在社会上也取得了诸多成就,被称为“中华名优小吃”、“‘黄石乡愁一桌菜’名特产”。
相信,在阳新县政府“抓两头带中间”正确方针的领导下、社会的大力支持中,到2025年种“屯鸟”2万只、年孵化种苗及出笼商品屯鸟各100万只、产值达10亿元的目标,一定会顺利实现。
“作为一名黄石人,我深感自豪于阳新‘屯鸟’这一地理标志产品。我渴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将阳新‘屯鸟’推广至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并品尝到它的美味。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关注并参与到阳新‘屯鸟’的发展中来,共同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该实践团分队队长孙文灿说。(通讯员:刘清湘 周迈 唐晨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