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黄石分队深入大冶市,聚焦国家地理标志产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进行调研。实践团一行深入大冶刺绣工坊,在传承人的引领下,近距离参观大冶刺绣的制作流程,深入了解其针法运用、色彩搭配等独特技艺,沉浸式感受大冶刺绣所蕴含的细腻与精美。
大冶刺绣馆陈列着丰富多样的刺绣老物件,涵盖生活用品、装饰挂件等品类。这些绣品承载不同历史时期大冶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诉求,淋漓尽致地勾勒出鄂东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映照出大冶刺绣深厚的历史底蕴。
大冶刺绣“千年传承”的画卷徐徐铺展。大冶刺绣,又称“剪纸绣”,其起源可追溯至古老的“断发纹身”习俗。历经漫长岁月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脱颖而出,并凭借代代传承延续至今,留存丰富的文化瑰宝。
在大冶刺绣文创展示区域,丰富多样的产品令人瞩目。这些产品将大冶刺绣巧妙融入多元生活场景,兼具实用性、美感与个性化特征,充分展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魅力。
曾随神舟十一号遨游太空的大冶刺绣《星云之梦》在展馆中备受瞩目。作品针法精巧,运用齐针、套针勾勒星云轮廓与质感。色彩搭配上,借撞色、渐变色营造强烈视觉冲击与自然过渡。材质选用优质丝线,在光线下独具光泽。多种大冶刺绣技巧融合,尽显非凡艺术表现力。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相关负责人围绕大冶刺绣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展开深入交流。在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在传承人与政府共同努力下产业蓬勃发展。大冶市有关部门指导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借举办展览、参加展会提升知名度。同时,基于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多元发展,与设计团队合作开发融入刺绣元素的文创产品,建设研学基地,联合周边景点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大冶刺绣+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以传承文化为己任,深耕大冶刺绣领域,让更多青年人看到家乡的文化瑰宝。愿意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广聚青年力量,携手各方搭建联动桥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使大冶刺绣破圈发展,让青春在非遗传承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孙文灿 冯婉妮 周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