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宜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提出,2025年,宜昌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总规模将冲刺4700亿元。
根据《2025年宜昌市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方案》,宜昌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将实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等“七大行动”。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中,磷化工、生物制造和数字产业等三大产业直指千亿规模。
据了解,对“当家产业”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宜昌将积极谋划硅碳负极产业、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万华化学、多氟多、海格斯等项目建设,力争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精细化工占比达50%。
宜昌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将谋划建设安琪生物农业产业园,推动微生态菌剂等项目,支持东阳光建设甘精、德谷胰岛素原料药项目,加快生物合成化学原料药项目研究和产业化,力争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
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将引入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力争宜昌广汽年产量达到13万辆,同时探索组建宜昌化工装备联合体、新建新能源船舶60艘以上,力争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
围绕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宜昌将争取国家算力大通道城市节点落户,开工建设点军算力枢纽中心,推动三峡星未来智算中心、中科睿芯高通量算力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值突破1000亿元。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宜昌今年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2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面达到5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20%,并持续推进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