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监利玉沙小学三闾校区又接收11名学生转学。执行校长胡庆介绍,自教联体改革一年多来,寒暑假都有学生转回就读,迄今已有上百人。
2023年玉沙小学与三闾小学组建教联体,从校长到任课老师打通交流,集体备课研讨,帮助三闾校区提升教学能力。汪丽是玉沙小学首批交流老师,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拉长、时间增加,农村学生习惯较差、家长辅导能力不够等都成新问题,但她依然前往。“因为学校发放交通补助,市教育局在评先评优时会优先考虑,家长和学生能给更多尊重,这是在老学校得不到的新待遇。”汪丽说,刚开始老师们不愿交流,现在很多都自愿报名。
汪桥中学以前是监利名牌初中,后来教学质量下滑导致生源流失严重,被指定与玉沙中学组建教联体。改革初,玉沙中学校长易贤智把行李搬到汪桥中学与老师同吃住,清退食堂多余资金给学生,砸掉指纹考勤机并随机抽查老师在岗情况,整治吃空饷现象,校风很快好转,教学质量提升。改革后,2024年汪桥中学中考成绩统配线高出全市4分,超额完成高中统配指标,教学成绩赢得家长认可。去年,市民王宜志把孩子从沙市转回汪桥中学就读,一年节省房租等费用3万元;市民熊中南把孩子从宜昌转回汪桥中学,一年节省7万元。去年,汪桥中学招生历史性突破440人,一举扭转此前多年“无生可招”的颓势。
教联体改革后学校环境焕然一新。三闾校区以前操场是泥巴地,厕所臭烘烘。三年级学生皮皮的妈妈张平说,以前孩子早上穿白鞋子上学,晚上都是穿黑鞋子回家。现在孩子嫌家里饭菜不好吃,放学了还想留在学校玩。汪桥中学以前只有50多万元教学经费,改革后玉沙中学募捐200万元资金用于汪桥中学基础建设,教学条件大大改善。
监利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爱梅说,教联体改革推动教育资源下沉,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两年来监利有1600多名学生返乡就读,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