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城乡处处涌动着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奋进图景。
全县23万亩春茶管护忙;湖北童话工艺礼品公司1000多万元的玩具出口欧洲;楚商回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个投资30.65亿元,深圳粤通新能源环保技术公司投资的宣恩五把车酒店项目落地......
宣恩今年重点围绕硒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生态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五大能级,聚力打造全省山区高质量发展强县、助力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挺起产业脊梁,提升工业发展能级。狠抓硒产品精深加工等四大产业,让工业“挑大梁”。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突破20%,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以上、税收过百万企业10家以上、进规工业企业2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
壮大产业集群。推进“四大产业”聚链成群,形成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把园区建成工业经济的高地。加快建设宣北产业新区循环道路工程、宣北片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投用,为园区产业落地、企业生产、工人就业提供更好条件。贯通“四大产业”上下游、左右岸,瞄准行业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优化招商方式,推动“四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新增一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领军企业培育,落实“链长+链主+链创”机制,重点为每个产业打造1个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叠加效应。加快微塑园、恩施白酒、汽车零配件、水泵全产业链等项目建成投产。
补齐创新短板。推动县内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深化合作,开发新产品。推动重点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提升企业数字化普及率。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和5G数字技术,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广。健全“投贷股债保担”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完善宣恩“人才新政30条”评价服务机制,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今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总量突破100家;工业技改投资增幅10%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宣恩2024年15个改革事项获省表彰,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一批普惠性强、获得感强、宣恩首创的标杆服务场景;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物流成本,为企业发展减负赋能。完善“一企一策”,当好企业“娘家人”“店小二”。
实施重大项目,提升项目建设能级。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火热局面。
谋划重大项目。围绕重大项目发力,确保351国道松树堡至三河沟段改扩建项目、646国道甘溪至板栗园段改扩建项目、覃家坪至寨堡连接线项目等进入上级规划盘子,全力争取恩黔铁路、安恩张铁路过境设站。主攻鸳鸯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酉水灌区项目,紧跟酉水河流域和忠建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宣恩县城市防洪隧洞工程和装机250兆瓦的风电项目、清洁能源页岩气勘探项目等取得重大进展。
加速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浪漫温泉城、恩高宣快速通道、风电项目等5个10亿元以上项目,李家河绕镇线、351国道长潭河至椿木营段等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82个县级重点投资项目和58个州级重点项目由县领导包保领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统筹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确保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
融合发展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力提升投资效率、效能、效益。强化县属国有平台“引领、带动、保障、调控”功能,做大做强县城发集团、旅发集团、园投集团和农发集团。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基础性、功能性作用,更好发挥民企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等优势,促进国企民企融合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聚力旅游引领,提升县城发展能级。宣恩获评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仙山贡水旅游区入选2024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城旅融合发展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典型改革案例。
优化城市品质。今年春节及元宵节活动期间宣恩日均接待海内外游客25万人次,旅游火爆提升了县城吸引力,县城房地产市场逆势上扬,地价、房价及门面租金全面上涨。2月7日,县城4宗商住用地摘牌成交。今年将实现土地出让收入6亿以上。用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县城,以“平、明、绿、美、净、齐”的“绣花功夫”管理县城,推进“景城一体”“产城一体”发展,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城市。
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实施县城景区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县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县城整体面貌焕新。有序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启动吉祥源片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和平大道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度。推进五把车等7个片区开发项目,今典·山水城、万和·臻园、和悦城、卓尔生活城等在建项目尽快投运。
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绕城旅游环线开工建设,加大209国道绕城线推进力度,构建县城“三环”交通格局;加快推进兴隆老街车行下穿通道项目,力争“十一”前完工;完善智能停车、便捷充电等功能配置,新增停车位1000个以上。加快新建5家精品酒店。启动花园堡高档民宿建设,推进莲花坝片区民宿改造提升,新增酒店床位1000张以上。出台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措施,县人民医院新区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确保县中医医院三级医院创成验收。落实购房补助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农业转移人口、旅游从业人员到县城安家落户、创业就业、就医就学。
发挥产业优势,提升乡村建设能级。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24年宣恩强县工程考核从全省第49名跃升到第22名,获评全省进步县,20项主要经济指标14项增速高于恩施州平均水平。
壮大优势产业。宣恩特色产业86.8万亩,形成“南果北茶高山药”的产业布局。“伍家台贡茶”“贡水白柚”“宣恩火腿”“木龙寨贡米”“椿木营竹节参”等优质产品遐迩闻名。鄂茶10号成为国家级茶树品种,连续七年获评全国茶业重点县。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年提升计划,开展白柚精深加工和其他产品研发,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断点、堵点,补齐拉长产业链条。发挥县农发集团龙头引领作用,健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用好恩施硒茶、恩施土豆等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宣传推介宣恩农产品,推动“珍硒贡品”入汉、赴杭、进京、出海。
加快乡村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新建、改扩建乡村公路200公里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重点打造各乡镇重点片区,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村建设。巩固提升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把农户、物流、电商联通起来,推进“农货出山”,让小农户融入大市场。
深化乡村治理。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加强驻村第一书记选派管理。整治“无事酒”,推广“杨家河”经验,加快殡葬服务改革,实现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抓好村级“带头人”、育好专业“新农人”、用好致富“引路人”。开展“万元增收行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巩固生态成果,提升“两山”转化能级。把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转化的通道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探索建设一批有标志性、突破性、开创性的成果。
以更高标准做实生态环境保护。宣恩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以自然保护地、重要河库水岸、城市生态用地等为重点,谋划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接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清江水域“十年禁捕”,参与清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好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恩是恩施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探索价值实现机制。
以更大力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接续擦亮“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文旅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一城两关”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三天两夜”宣恩旅游精品线。启动创建仙山贡水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完成狮子关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复牌;将东门关打造成全县旅游发展新爆点,抓好伍家台、彭家寨、矅天眼、野椒园等知名景区运营,推进贡水画廊、双龙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各乡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景点。出台大力支持民宿和研学产业发展措施。创新“赛事+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影视+旅游”等业态,推出一批游客欢迎的“必点菜”“必去店”,做优宣恩夜宴、做特风情小吃街,做强烤活鱼特色品牌,加快上湖塘烤活鱼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大型美食娱乐综合体。加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坚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围绕“五一”、“十一”和新春灯会、水上运动会、七夕水上女儿会推出精品活动。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荆楚文旅名县,确保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
(通讯员 李明然 王 恒 黄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