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凤”,收藏于国家博物馆。2024年7月首次回到天门展出。(湖北日报通讯员刘银斌摄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讯(记者肖杨、通讯员谢红艳)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并公布了重要大遗址清单(第一期),全国共有36个遗址入选,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名列其中,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遗址。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分布面积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大型城址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与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陕西石峁遗址共同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正式立项,项目主要由游客服务中心、遗址博物馆、三房湾遗址现场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项目、印信台遗址场景还原展示项目、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项目等组成。 石家河文化以石家河遗址为中心,不断向外传播,形成了较大的文化影响空间,其大致范围是,西进三峡,北到河南南部,东抵大别山麓,南至湖南洞庭湖一带,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 “我们将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2026年底对游客开放。”石家河遗址管理处主任邓千武说,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是楚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已完成遗址核心区100余户村民搬迁安置工作,建成三房湾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项目。去年7月,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