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考察时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他殷切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和品牌之路,持续做大做强蔬菜种植这一富民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1月21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咸宁分队追随总书记的步伐,前往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参观学习,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调研。
实践团一行驱车从嘉鱼县城前往潘家湾镇,沿途就能看到十里蔬菜长廊,路两侧都是大片翠绿的蔬菜。虽是隆冬,这里依然阳光明媚,满目青翠、生机勃勃。沿途的这些蔬菜其实是种植的大片甘蓝——甘蓝,又名包菜。而“嘉鱼甘蓝”,是当地特色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调研小分队走在田间地头,细致观察甘蓝的长势和样貌,见证嘉鱼农业蓬勃发展的成功实践;走到农户家中,详细询问蔬菜产量、品种、种植技术等情况,了解嘉鱼甘蓝产业的相关现状。
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附近居民家中与田地里,进行交流采访。当地农户主动下田教授实践团成员观察甘蓝长势,判断土壤水分与疏松度的技巧,并分享了甘蓝种植的技术和经验。在与农户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嘉鱼甘蓝已经完成一轮丰收,潘家湾甘蓝也投入市场持续售卖并销售到周边县城和咸宁市区。当地居民靠着这一颗颗甘蓝,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起来。
据悉,潘家湾镇蔬菜长廊长约10公里,贯连潘家湾村、肖家洲村、四邑村等蔬菜生产核心区,辐射面积2.7万亩,年产蔬菜达21万吨。在产业模式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已带动周边1.7万农民参与经营、务工,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在科技助力下,嘉鱼县与科研院所合作选育蔬菜良种,“思特丹”甘蓝品种成为长江流域主栽品种,成功解决种子“卡脖子”问题。在销售方面,这里的蔬菜产品畅销全国18个省,并出口多个国家,年产值达1.8亿元。
追随总书记步伐,再看嘉鱼乡村甘蓝飘香。农村天地广阔,当代青年更应挺硬膺担当,将报告做在大地上。此次调研不仅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更激发了成员们投身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听涛团队社会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嘉鱼十里蔬菜长廊的发展,利用所学知识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讯员:廖璇玲、易阳浩、李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