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登车!”2月6日上午,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兴港村内,随着队长沈林非一声令下,两名队员30秒内完成全套装备穿戴,登上消防车准备出发。这支“村口消防队”由沈林非创建,是公益慈善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并在镇政府备案,今年春节后首次开展实战演练。
该组织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已配合浠水县消防部门处置大小火情50余起,救援范围涉及散花镇全域及周边乡镇临近散花镇范围,成为当地基层应急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梦里的消防模型车长大了
演练结束后,26岁的沈林非拿起抹布擦拭着消防车挡风玻璃上的焦灰,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他与消防事业的不解之缘。
“小时候看消防员冲进火场的身影,就像看到超人。”沈林非说,孩提时代,村里呼啸驶过的消防车,在他心中播下了炽热的火种,他一直梦想着拥有消防模型车。如今,他的梦想也跟着长大了,少年时家中无力购置的消防车模型化作如今停放院内的两台专业消防车,撑起故土方圆十里的平安天空。
2019年,沈林非赴日本留学,其间,他仍心系消防,主动走进当地消防部门学习防灾知识。2020年从日本回国后,沈林非协助父亲将武汉的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事业有成之际,他始终难忘乡村火情中的无奈:狭窄村道困住大型消防车,村民眼睁睁看着家园被火舌吞噬。
“创业积累不该是银行卡的数字,而应转化为守护乡亲的力量。”2023年4月,他带着50万元积蓄返乡,在应急、消防部门指导下组建“天一消防队”。
“小红车”闯出乡村救援路
在兴港村村委会二楼消防装备室,记者看到空呼机、五点式安全带、移动水泵等20余种专业装备整齐陈列。院中两台“量身定制”的消防车尤为醒目:2吨、4吨的载水量,3.2米的车身宽度,正是沈林非三赴随州改装车市场反复测算的成果。“大型消防车多是8吨、16吨级,但农村道路最宽不过4米,荒地山火更需要灵活机动。”
驾驶这两台消防车出警的是村民张先启和村委会主任许云峰两名兼职队员。“农村山火和荒地起火频发,这类地形复杂,大型消防车抵达后,很难深入火场。我们本地人轻车熟路,能配合消防救援大队进行救援。”许云峰道出了农村火灾的救援难点。
这个配置在专业人士眼中或许不够“高大上”,却精准契合了乡镇消防的现实需求。沈林非算过一笔账:从接警到抵达现场,“天一消防队”队员能在25分钟内突入散花镇最偏远的村组。
今年春节前夕的实战检验了这支队伍的实力:散花镇红莲巢村因村民上坟烧纸引起山火。接讯后,许云峰驾驶小型水罐车带队突进,配合浠水县散花镇专职消防队,仅用1小时就扑灭山火,保住连片民居。“要不是你们,这片山就烧完了!”获救村民一个劲道谢。
青春热血焐热乡土民心
消防队建设初期,“富二代作秀”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沈林非记得两台消防车开进村时,围观村民不解的话语:“开公司赚的钱多烧得慌?”
转变始于去年夏天一次长达6个多小时的救援。散花镇石桥村奶牛厂的饲料堆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天一消防队赶到现场后配合县消防救援大队灭火,消防车前后跑了七八趟,为前方灭火的专业消防力量运送了50多吨水。队员们从中午12点一直扑救到晚上6点多,全身上下被汗水浸透,才彻底将火灾扑灭。“那次救援之后,村民们真正理解了我们的辛苦,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张先启说道。
如今,走进兴港村,消防知识宣传栏醒目可见,义务培训课堂坐满男女老少。浠水县消防救援大队、散花镇专职消防队和天一消防队已形成联动救援网络,不管是日常消防宣传活动,还是消防训练、救援,都已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