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起,国家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GB/T 44724-2024)正式实施。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客运事业发展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无障碍设施配置、车辆无障碍设施配置、无障碍运营服务和服务监督的要求,旨在为无障碍出行服务提供技术指引,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出行,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据介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尹智帅教授带领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主要参与标准的国际对标和外文版翻译工作。
尹智帅教授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一直围绕智能驾驶、人机共驾等展开研究。“现有技术现状下提出的国标所体现的智能化内容还不多,但在下一步的实施过程中,即无障碍、适老化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营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尹智帅说。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客运事业发展中心作为地方参与客运发展标准规范编制和实施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无障碍服务内容的编写。
该中心公共交通科科长夏天介绍,此次受邀参与标准编写,主要是由于武汉市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历史背景。1896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开通轮渡,是国内首个开通公共交通的城市;2004年,武汉市发布了《武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内较早提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的城市;武汉市许多交通相关单位也曾参与过国标的编制。
该中心副主任夏炜说,受邀参与编写时,正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我们积极参与其中,也提供了许多武汉市公共汽电车无障碍运营服务的相关资料。此次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对于促进行业交流经验、引导行业未来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