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以工匠精神锻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华网湖北 2025-02-18 10:09:04

在新时代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时代意义。从传统手工艺的精雕细琢到现代设计的创新突破,“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职业品格、创新能力与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执行校长邓茂林表示,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部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核心价值,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探索将工匠精神贯穿思政育人、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四大维度,科学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彰显新时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创新姿态。

厚植工匠基因  创新思政育人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一环,学部秉持‘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执着坚韧、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核和精神价值,深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内涵,为在隐性教育中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精神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党委书记秦红说道。2024年10月底,学部组织教职工党员带领360多名学生到广西采风,将抽象泛化的理论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学部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匠心、匠术、匠德”的理念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通过组织师生参观武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孝昌县磨山村中原突围磨山纪念馆、刘震将军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以及“理论学习我来讲”等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感悟新时代使命担当,更在潜移默化中磨炼品德意志,培养了执着坚韧的工匠精神。”艺术设计学部党总支副书记罗婷说道。

重构教育教学生态  推行“1+1+N”教学模式

“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精湛专业技能作为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学部党总支书记熊兆飞教授表示,学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创新性地推行“1+1+N”教学模式。“1”代表理论教学,“1”代表实践教学,“N”则指代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资源。该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全链条。在教学过程中,学部调整课程目标,组建四个专业教学组织,将人工智能导论纳入必修课程,积极架构智慧课堂、混合课、微课、慕课等多重手段的混合教学形式,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部创新构建工作室机制,成立服装面料印染实验室、三维技术创新实验室等十个艺术实验室(工作室),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促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构建多方协同创新网络

“艺术作为一门创造美的技术,其人才培养更需仔细思考,突出培养拔尖优秀人才,为艺术行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副校长熊蕊教授说道。为此,学部主动对接社会企业、创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主动利用孵化器加强现代工匠精神的传播,为现代工匠精神传承提供保障。2024年,学部教学科研团队前往深圳漫谷时尚产业园,通过项目合作带动专业发展;与武汉市汉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议构建孵化器项目,助力学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与香港芸想有限公司合作设立“芸想奖学金”,鼓励师生创作匠心作品参赛。另一方面,学部致力于组建中国男装高端定制研究中心和产品设计工作室,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共建产教融合平台,为与企业开展项目式教学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产教融合,努力让更多学生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建设“三个一”工程  打造“双师双能”导师矩阵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人才,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实践,对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部启动“三个一”工程,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一个优势学科群、凝练一批精品课程。学部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7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柔性引进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知名高校的十多位教授和设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学部鼓励教师申请海外访学、参与校企交流,推动师资力量的多元化发展;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拓宽教师视野;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的竞赛、国内外学术论坛、参展及艺术设计展。同时,学部将专业特色方向作为学科建设的抓手,形成课程群的教学研究团队,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提升教学实效。通过多种举措,切实以工匠精神夯实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校长韦一良教授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吴婷  苏祖安  余彩  熊兆飞)

  责任编辑:黄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