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湖北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4023.1亿元,同比增长28.4%,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5个百分点,位列经济大省首位,中部第一,规模排名较2024年前进4位,创历史新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湖北以“破局思维”打出组合拳:向内重构产业链、向外开辟新赛道、向上突破技术壁垒,在风狂雨骤中闯出突围之路。
作为内陆省份,湖北对贸易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沿海经济大省。4月至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已三次调研外贸相关工作:
4月15日,调研武汉市外经贸工作时,他实地走访3家湖北企业,强调“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5月8日,主持召开湖北省外经贸形势座谈会,明确湖北“打法”要长短结合:短期应对、中期拓新、长期转型;
7月30日,在武汉市调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并主持座谈会,再次强调坚持“短期应对、中期拓新、长期转型”策略,统筹对内挖潜与对外拓展,引导企业全力以赴抢出口、调结构、拓市场。
短期应对:
企业挺过来、活过来、强起来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企业往往是首当其冲的承压者。王忠林要求以变应变,短期内帮企业稳住发展基本盘,首先是以开放平台稳根基。
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发挥供应链平台作用的典型。这家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近年通过发展供应链综合服务、国际贸易、现代仓储物流等业务,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成长。其整合全球20亿条贸易数据,实现“人找货”“货找人”双向智能匹配,上线不到一年已服务2000多家企业,涉及进出口贸易总额超5100亿元。调研中,王忠林强调:“要建好用好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做强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要强化供应链思维,更好汇聚生产和服务要素,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参与7月30日座谈会的深圳深创建控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集团旗下企业)同样是开放平台的代表,于2024年8月在鄂州成立跨境电商运营中心,目前已协调菜鸟、希音、拼多多等3家跨境电商平台及5家物流企业在鄂州花湖机场开展业务,同时助力武汉、鄂州15家企业开拓大湾区外贸出口市场,2025年上半年在鄂州完成130亿元出口。
湖北持续做优外贸供应链业务,组织生产制造型企业与湖北国贸、长江国贸等供应链平台对接合作,上半年,六大国有供应链平台合计进出口620亿元,增长翻倍。发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开放型经济“主阵地”作用,上半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增长15.3%,其中武汉片区增长20.1%;综保区进出口增长17.9%,其中武汉东湖、武汉新港空港综合试验区分别增长19%、487.4%。
相比中小微企业,国企抗压能力更强。王忠林要求国企在风浪中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便利与经验,湖北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湖北国贸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带动赛诺新材料等60余家中小企业拓展全球业务;长江国贸在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布局13个海外仓,服务一火跨境、康恩萃药业等115家企业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