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汪子轶、通讯员钱慧玲、实习生李紫庆)在印尼飞驰的雅万高铁,已载客超1000万人次,其中,离不开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支持。从7月29日在武汉举办的湖北省标准赋能产业升级——企业国际国家标准对接推进活动上获悉,我省已累计主导制修订87项国际标准,主要聚焦光电子、大数据、工程建设等领域。
国际标准的牵头制定单位,其研发实力和市场地位受到普遍认可。其中,长飞光纤主导的《高弯曲耗损不敏感单模光纤》等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仅在2024年,长飞主持和参与发布的国际标准多达9项,其中主持制定了5项。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长飞的多位专家在其中承担了会议秘书、会议副报告人、编辑人、项目负责人等职务,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道路车辆、光纤光缆等多个领域,为提升我国在国际光通信标准制定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交二公院提出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提案《喷射混凝土试验方法》为雅万高铁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护航;铁四院从2007年开始就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去年7月,该院牵头并代表中国向ISO提交了《应用自动驾驶模式的运营规则导则》特别工作组项目提案,由中国专家牵头标准编制工作,是全球首个关于铁路自动驾驶的ISO国际标准。
通常来说,国际标准的制定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一项国际标准从提出文稿到批准为标准至少需要两年,往后的3年至5年需要对它进行不断的维护和完善。因此,每一项鄂产国际标准的背后都是“多年磨一剑”。
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湖北累计主导87项国际标准、参与6030项国家标准制定。但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程度、关键技术、国际规则制定能力等方面仍有不足,需深化标准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