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湖北省正全面实施“突围九法”:多元布局法、绕道出口法、抱团出海法、国企带动法、数字赋能法、品牌培育法、出口转内销法、降本增效法和精准服务法,千方百计助力企业挺过来、活下来、强起来。
中期拓新:
西方不亮东方亮
短期稳住供应链为企业活下去提供了底气,而要活得好,必须跳出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湖北的破局之道,在于以多元市场分散风险。据“唱辽阔”了解,湖北对美进出口企业达三千余家,约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减少对美经贸依赖势在必行。
4月15日的那次调研,王忠林首站选在湖北省最大外贸出口企业——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并明确“要多措并举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大对国际新兴市场的拓展”。选择此处自有深意:联想全球约60%的移动智能终端由武汉基地生产,产品覆盖北美、拉美等16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工业产值超4600亿元,出口额超490亿美元,连续十年居湖北省第一。市场的广泛性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其上半年预计进出口额仍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5.4%。
“唱辽阔”从联想获悉,企业通过“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独特运营模式,持续打造韧性安全的供应链体系:约80%的生产制造、70%的研发人员和60%的员工扎根中国,75%的营收却来自海外。植根中国奠定了全球发展的坚实基础,广阔的海外市场又反哺国内产业链完善,使其连续三年位列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亚太第一,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
参与7月30日座谈会的武汉光迅科技,同样受益于多元海外市场布局(东南亚占比51%、欧盟15%、美国13%、其他市场22%)。2025年上半年,其实现产值72.33亿元,同比增长50%;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2.4%。
今年,湖北启动“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共组织1406家(次)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151场,签单成交13.8亿美元。上半年,湖北对前两大市场东盟、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6.3%、48.2%。下一步,湖北还将组织2000家以上外贸企业组团参加国际展会,办好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加力开拓欧洲、东亚、东盟、中东、非洲等市场。
多元化市场开拓有力,据湖北省商务厅数据,与2017年相比,湖北2024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223%,占比从38.3%提升至53.3%;同期对美进出口占比则从12%降至9.8%。然而上半年,湖北对美进出口逆势增长34.1%,增速高于全国43.4个百分点。
长期转型:
从被动应对到创新突围
无论是供应链稳根基,还是市场多元化,最终都依赖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技术壁垒才是抵御关税摩擦的“终极护城河”。
王忠林在湖北省外经贸形势座谈会上强调,“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不惧风浪。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宜昌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耕生物医药领域二十余年。企业每年投入15亿元,围绕抗感染、微生物发酵、冬虫夏草成立三个省级研究中心,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发酵生产基地,其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占全球65%市场份额,以生产链创新赢得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