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025-02-08 15:00:30 来源:新华网

如今,南水北调沿线美景数不胜数:“煤城”焦作山水之间满眼绿,成为超过280种野生和濒危保护鸟类的栖息地;邢台七里河两岸泉眼在断流数十年后再次喷涌,入选第十五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洋淀水位常年保持在7米左右,水面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华北明珠”重现风采;曾经的“酱油湖”南四湖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

不仅如此,通水以来,中线公司结合工程沿线地方政府需求,综合利用工程弃渣场,共完成1073个取土场和弃渣场的治理及返还工作,恢复521个生产生活区(施工营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40745公顷,相当于5.7万个足球场。

倒逼北方地区绿色转型发展。一泓碧波三千里,滴滴“南水”在瑞泽北方地区的同时,“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也在倒逼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用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水区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据测算,从2003年到201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时,全国人均用水量增长了8%,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了27%、21%、11%、8%;全国城镇生活平均用水定额基本保持稳定,而同期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分别降低10%、25%、36%、21%和14%。

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后,受水区各级政府仍继续维持高效节水态势,受水区有94%的地市人均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中有11个地市人均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依靠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再生利用、分质利用、高效利用,受水区在2003年以来区域用水总量仅增长46%的情况下,实现GDP增长5倍多。

丹江口市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2024年10月30日摄)伍志尊摄/本刊

“民心工程”绘就共此青绿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清代诗人孙谔乘船游览京杭大运河时写下《夜过沧州》。

受益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京杭大运河于2022年4月底实现断流百年以来的全线水流贯通。河北沧州城区段大运河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山东济宁段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明显提升,河畔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景点激活大运河文脉……古老运河全面复苏。

十年来,奔涌的“南水”串联起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重要城镇,水资源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不断增强,绘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从“有水吃”到“吃好水”。“过去吃井水,村里人落下一嘴黄牙,出门都不敢张嘴大笑。”河北景县地处华北漏斗区,地下水含氟高,回忆过去吃水的经历,苦水营村村民付书明这样说道,“苦水营”也由此而来。

十年来,南水北调沿线水井少了,水面多了,断流的河道再现碧波。根据评估,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超50亿立方米,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缓解效果明显,部分地区水位总体止跌回升。包括苦水营村在内的河北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以前,附近人家逢年过节送礼都是称上三五斤白糖,平时喝水、熬粥都得放点儿遮遮苦味。现在大家送礼首选茶叶!”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新马镇西常屯村姜书河一边说,一边拎起茶壶,把茶几上的茶杯再次续满。2017年8月,邱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全县7个乡镇216个村26万人切换南水北调水。

关键词:湖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