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美美与共”的美好画卷,正沿长江铺开。
长江奔流,一路向东。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游城市群担负着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任。
“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为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把脉定向。
就在这两天,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继2013年武汉首次会商后,四省会城市第十次“牵手”。
11年来,四省会城市勇担使命、加速协同,先后签署《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等重要合作文件,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经济总量增长近2.24倍。
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
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工业互联网平台
长沙信息产业园。
岳麓山下,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核心区长沙信息产业园中,有22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规模以上企业。
长沙市国链安全可靠计算机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杨一艺介绍,园区形成覆盖芯片、操作系统、整机、软件、网络安全服务等全领域的产业链条。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在长沙电子信息产业赛道,“六机七芯”市场占有率问鼎国内市场,“两芯一生态”体系接入全国3.6万家企业151.6万款软硬件产品,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成为全国唯一的“计算”产业集群。
光谷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行智能光电气体传感微系统的芯片测量。
就在今年上半年,湖北实验室的胶体量子点红外芯片、飞秒光纤激光关键技术等20项标志性成果在武汉发布。
“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共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本次会商会的主题。数据显示,推进中部崛起战略提出20年来,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
四省会城市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开花结果”。
去年3月,“第二届长江科技创新要素大会”在武汉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共创云和鄂湘赣三省大学科技园联盟启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合作和科技产业交流频繁。
今年的会商会上,专门设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芯片产业合作交流会分会,届时,专家主旨演讲、新款芯片发布、半导体领域创新平台推介、四城市半导体领域科创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倡议将逐一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纳入日程……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四省会城市还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节点数超11000家,标识注册量达到161.7亿个。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际友城互联平台上线
7月28日,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长沙基地)电池材料研究院,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研发人员操作各类精密仪器开展实验,认真比对每一项性能指标。
“巴斯夫在全球有11个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其中4个在长沙;在全球有4个电池材料研发中心,其中规模最大的也在长沙。”来到分析技术中心综合分析室,巴斯夫杉杉首席运营暨首席技术官彭文杰说。
彭文杰透露,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持续提升,以满足当地和全球快速增长的电池产业链需求。
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缩影。
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
在武汉,3月2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联动创新发展区武汉经开片区揭牌,将以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重点,发展整车出口,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在南昌,南昌国际陆港铁路口岸作为重要的物流枢纽,对内已将货源覆盖江西、浙江、广东、福建等多地的各类商品,对外可通达欧盟、中亚、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地区。
南昌国际陆港铁路口岸二期(无人机照片)。
在合肥,作为德国大陆集团在中国首家及唯一一家全外资轮胎生产基地上月举办投产仪式。当地依托“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八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外资企业在合肥进行产业链布局提供条件。
“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近年来,沿江高铁合武段、昌九高铁、长赣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武阳高速、岳武高速无岳段建成通车;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稳定运营,去年以来,累计开行1000余航次,四省会城市推动交通体系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
同做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
以绿为底共建美丽中部
东方白鹳等候鸟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栖息。
“湖北人、江西人过年时都爱吃的一道菜——藜蒿炒腊肉,这里面的藜蒿,两地都有种植。”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说,饮食习惯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城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一个表征。
她谈道,在江西,藜蒿是鄱阳湖边上生长的一种野草。而鄱阳湖和洞庭湖被誉为“长江双肾”,与长江构成生命有机体。
同饮一江水,生态禀赋各异的中游城市群四省市,奔向共同目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记者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秘书处获悉,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确定了加强江湖综合治理与保护,共同推进以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鄱阳湖、洞庭湖为重点的大江大湖综合治理等环境重点合作领域,不断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
在长沙,“一江一湖六河”系统保护与治理纵深推进。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新建或扩建了梅溪湖、松雅湖等12个湖泊,长沙形成了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等一大批滨水产业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局面。
在武汉,以湖为单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加快构建。44个重点湖泊制定水质提升“一湖一策”,通过实施大东湖生态水网青山引水项目等重点项目,确保湖泊“面积不缩小、水质不降低”。
巢湖湖滨湿地(无人机照片)。
在安徽,经过治理后的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出湖入江水质保持优良,平均每年向长江输送40亿立方米Ⅱ类水,为长江大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昌拥有“一江十河串百湖”美誉,青山湖是南昌老城区最大的内湖。通过生态修复后,水域面积达4700亩,湖岸曲折迂回,湖面碧波浩渺、景色秀丽,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老城区。
协同并进,美丽中部共担当。四省会城市通过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含金量”。
氢能公交示范在四城跑了起来,“碳”产业在四地发展起来。去年以来,长沙入选全国首批2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武汉成立全国首个“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南昌创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成立的碳中和科技创新平台……
如今,一幅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美美与共”的美好画卷,正沿长江铺开。乘势出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正加速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采写:长江日报陈永权李佳图片:长江日报记者史伟、高勇新华社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