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科技职业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创建“科技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持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为宜昌高质量发展献智赋能,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融通、科教融汇的特色办学之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展现出高校担当。
一、专业建在产业上,加快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1.依托实训基地推进汽车应用专业群建设。与宜昌安心无忧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建集实训实习、生产服务、技能鉴定、实训科研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景的无缝对接,该基地服务范围辐射大宜昌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以及各职业院校汽车应用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汽车行业技术人员。广汽传祺乘用车宜昌分公司1000多名技术工人中有近300名是学校毕业生,多名毕业生被企业评为“传祺工匠”。
2.依托产业学院构建双元育人模式。学校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的融媒体中心,打造成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育人平台。校企共建融媒体产业学院,聚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加快有责任、有技能、懂规范的新一代高素质传媒人才的培养。
3.依托新质生产力做优特色学科专业。设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完善涵盖无人机安装与调试、维护维修和操控、数据采集与分析、大数据图像处理与分析等课程体系,累计为社会输送专业无人机飞手三百余名,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4.依托世赛基地锻造装备制造高端人才。发挥世赛基地辐射功能,错位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机电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专业,做大做强与宜昌新材料及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主导产业对接良好的现代装备制造类专业,推动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强化协同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1.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精确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联手、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努力探索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同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形成应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四个对接”跑出技能人才培养加速度。围绕区域产业链布局,精准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做到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对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进企业内训体系、真实任务、能工巧匠等进学校、进专业、进课堂,做到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对接;统筹推进“基地共建、方案共编、人才共育”,打造校园内企业生产实景空间,做到实训操作与企业生产对接;校企双方互发聘任证书,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向互动交流,做到一体化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对接。
3.高能协同平台推动技能人才一体化发展。一是积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宜昌装备制造职教联盟,推动职业院校专业链深度融入宜昌市装备制造产业链,入选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培育单位。二是积极参与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宜昌三峡职教集团建设,不断推进校、企、行、政融合发展,入围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三是积极组建区域性职业院校职教联盟,发起成立“宜荆荆恩”城市群技工院校职教联盟,实现集学历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各级赛事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技工院校联合体。
三、构筑人才“蓄水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1.“学在宜昌”,加强“爱上宜昌”教育引导。开展“爱上宜昌书香行”活动,助力大学生与“来电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广泛宣传宜昌“1+4”人才新政和大学生留宜创新创业政策,激励更多大学生留宜逐梦。
2.双向赋能,推动大学生实习实训提质增效。学校聚焦区域产业需求,以课证融通为理念,搭建企业用工和学生实习就业对接平台,与企业共建实训模块,持续提升企业岗位与人才契合度。近三年,学校到宜昌本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顶岗实习800余人次;共与省内外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其中有43家是本地企业,就业留宜率由84.1%提高到98%。
3.服务进阶,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宜科”力量。2024年,面向宜昌各类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共计20个职业(工种)3952人次,其中三级以上高技能人才认定379人次,助力宜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宜昌本地紧缺技能人才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对人工智能训练师、旅游咨询员、劳动关系协调师、职业培训师等新职业(工种)培训。不断推进兴发班、安心无忧班、广汽传祺班、东土科技班、宜化班、宁德邦普班等订单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一台无人机能够抵得上12个背橙客,人工运输成本从原来2毛钱一斤降到1毛5;保证授药效果同时省水90%、省药30%,为果农减负同时增收。”2021届飞手宋佑年,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秭归创业,使用农业无人机已实现病虫害飞防50万亩次、统防统治10万亩次、运输柑橘5万吨次吊运。
学校00后大学生农腾智控团队开发农村电网智能调压装置,有效解决农村供电电压跌落、压降大等供电质量差且不稳定的问题。目前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意向试用协议,与宜昌恒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生产协议。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黄龙成5年前获得了“高级工”职称,参加新技师培训班提升技能通过考核后,迈入技师的行列,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都将有很大改观。
曾凭借0.02 mm的钻头操作精度蒙眼钻鸡蛋,火上央视《新闻联播》毕业生李阳,毕业后进入长机,现已熟练操作龙门铣车间的大部分铣床、车床设备。“工程师的设计图纸再完美,也需要技能工人把它变成现实。既然选择了当工人,就要当最出色的工人,努力成为推动技术革新的大国工匠。”
像这样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故事,正在宜科职接连上演,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和技能人才快速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成长道路,持续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注入“宜科力量”。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学校将不断夯实内涵,提升人才质量,在精准定位中发挥比较优势,在服务地方中凸显办学特色,不断书写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市同频共振、互助共赢的发展佳话,在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双高”标准、科技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