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因员工集体诉讼陷入舆论风波。据上海浦东法院公开信息显示,自2025年9月24日起至10月24日,该院将密集审理涉及平安银行上海分行的20起劳动争议案件及2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件。此次诉讼风波背后,是平安银行去年启动的部门迁址计划引发的争议,员工质疑银行以迁址深圳为由变相裁员,双方矛盾持续升级。
据法院公告,涉案员工多为平安银行总行零售业务与科技部门人员。2024年7月,平安银行向上海办公的员工发布通知,要求相关员工迁回深圳总部工作。此举迅速引发热议,多名员工通过社交媒体反映,迁址后工作条件、生活成本及家庭安排将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员工拒绝调岗后遭遇薪资调整或岗位变动,进而选择法律途径维权。
平安银行方面对此回应称,此次调整是基于“成本效益与盈利能力考量”,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风险、强化团队协作并提升运营效率”。然而,员工普遍认为,银行未充分考虑异地调岗的实际困难,且补偿方案未达合理预期,实为“变相裁员”。一位不愿具名的原告员工表示:“调岗后薪资福利缩水,且未给予充分安置支持,银行此举本质是规避裁员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银行近年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措施。此次争议中,员工与银行的核心矛盾集中于异地调岗的合理性及补偿方案的合法性。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因经营需要调整员工岗位须具备合理性,并与员工协商一致,否则可能构成违约。若员工因调岗被迫离职,可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目前,浦东法院已受理相关案件,首场庭审将于9月下旬启动。公众与法律界正密切关注案件进展,期待通过司法程序厘清企业调岗权与员工权益保护的边界。此事件或将成为企业用工调整与劳动者权益保障博弈的典型案例,为未来类似争议提供参考。
来源:财熵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