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娃哈哈遗产争夺战背后:集团被“空壳化”与国资被架空迷局

娃哈哈遗产争夺战背后:集团被“空壳化”与国资被架空迷局
2025-07-17 10:15:39

导言:在宗馥莉的各种眼花缭乱的操作之下,娃哈哈集团的业务和利润却不断被转移,甚至“娃哈哈”这一商标都被盯上。此时,宗馥莉被三位“同父异母弟妹”在香港和杭州同时被起诉,显然,这三位都已经坐不住了……

杭州市清泰街160号,娃哈哈集团老总部大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落寞。曾经,这里是无数国人记忆中的“饮料帝国”心脏——生产线昼夜轰鸣,货车载着AD钙奶与纯净水奔向全国。如今,随着总部搬迁至气派非凡的新总部大楼,紧锁的铁门、寂静如冬的办公区,与此前的热闹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宗庆后离世半年后,这个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民族品牌,正被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撕裂:官媒曝光的“空壳化”警报、跨境信托的遗产诉讼、家族内斗撕开的隐秘财富版图……当“去娃哈哈化”的阴影笼罩工厂,一个关于资本人性、制度缺位与伦理困境的真相,正慢慢浮出水面。

娃哈哈遗产争夺战背后:集团被“空壳化”与国资被架空迷局

位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的娃哈哈集团老总部大楼

空壳之痛:被掏空的民族品牌

“娃哈哈集团总资产58亿元,净利润仅1871万元;而体外公司体系资产高达370亿元,净利润47亿元。”这组数据如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民族品牌光环下的迷雾。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国资持股46%的娃哈哈集团,实际掌控的资产与利润占比不足0.4%,“就像一个华丽的壳,核心早已被抽空成标本”。

娃哈哈遗产争夺战背后:集团被“空壳化”与国资被架空迷局

宏胜集团大门

代工链条里的“暗河”。在娃哈哈AD钙奶的生产链中,隐藏着利润转移的精密齿轮。宏胜集团旗下的代工厂负责生产,但原料采购权却牢牢掌握在宗馥莉掌控的宏胜系公司手中。公开财报显示,娃哈哈集团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向宏胜系采购PET瓶等包装材料,差价利润最终流入宏胜账户。例如,2023年娃哈哈集团采购PET瓶单价0.85元/个,而代工厂实际采购价仅0.65元/个——这细微的差价,在年产量数亿瓶的规模下,化作千万级的利润转移。

销售渠道的“私有化手术”。2024年,娃哈哈华东地区经销商们突然接到通知:转为宏胜系子公司。一位前经销商坦言:“表面是优化渠道,实则是将宏胜集团利润率从15%跃升至22%。娃哈哈集团只拿到代工费,渠道增值部分被彻底剥离。”这场“私有化手术”背后,是宏胜集团产能扩张速度远超行业平均增速的野心。

资产剥离的“低卖高租”游戏。2022年,娃哈哈集团将广州某盈利瓶装水生产线以评估价6折出售给宏胜系公司。该生产线评估值1.2亿元,实际交易价7200万元,转租后年租金1500万元,三年内收回成本并获利。这场“左手倒右手”的交易,让生产线从集团资产变为宏胜系的“现金奶牛”。

官媒调查发现,娃哈哈集团关联交易金额占比达43%,而宏胜集团近年产能扩张速度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体内输血、体外造血’的模式,让娃哈哈集团沦为‘代工工具’,而宏胜系则掌控了利润核心。当民族品牌沦为资本腾挪的工具,公众的信任如何安放?”

从校办企业经销部到饮料帝国崛起的历史溯源

关键词:娃哈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