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10家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挂牌成立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首发港澳台同胞数字人民币钱包,落地首笔数字人民币缴存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超过300万个,累计签约服务2.5层合作银行超过100家……兴业银行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让数字金融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造福全民。
这背后,离不开该行不断夯实的数字化底座。兴业银行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整体战略规划,坚持“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推动业务架构和企业架构重塑,营销、财富、投行、风控、运营“五大企架工程”基本竣工;顺应“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上海、福州、贵州三地算力规划,算力供应逐步扩大,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加快;抢占数据先机,初步建成2.1万项企业级数据字典标准,上线大模型产品ChatCIB,切实以科技力量推动转型、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数字动力”
支持新大陆、纵目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创新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小巨人”;以链石科技、众协联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驱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兴业银行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在深度融入和服务“数字中国”建设中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针对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密集、轻资产、缺乏传统抵质押物等特点,兴业银行创新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相对于银行传统以企业财务状况为依据的“资金流”评价体系,“技术流”评价体系是从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研团队实力、科技资质、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等15个维度考察企业,将数据作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将企业的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依托“技术流”模式,累计审批融资需求超2万亿元,其中投放各类融资近6000亿元。
没有数据,发展数字经济就是无米之炊。如何激发数据这一核心生产要素,释放更大价值?兴业银行一方面与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综合金融服务为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及其子公司和上下游客户提供意向性融资规模不少于300亿元;另一方面,协助建设运营福建“金服云”平台,创新推出“兴业普惠”平台,运用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福建“金服云”平台已吸引13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注册用户达34万户,累计提供融资近3000亿元;“兴业普惠”平台已与全国超过820个外部场景平台实现系统及业务对接,解决融资金额超2000亿元,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兴业银行将园区作为数字化运营的试验田,自主开发上线“园区金融生态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园区金融数字化服务底座,一方面在园区运营、园企服务等领域加强数字化赋能,另一方面搭建‘产业大脑’模块,助力地方政府和园区运营商精准招商。截至9月末,全行园区生态服务平台已上线交付162个,已签约待上线48个,合计对接系统平台210个。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兴业银行启动科技人才万人计划,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瞄准场景金融、智慧金融、云金融、安全金融、数字人民币等五大方向,着力解决金融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稳步推进核心科技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