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网友爆料工商银行金条熔后“掺假”,工行回应存争议

网友爆料工商银行金条熔后“掺假”,工行回应存争议
2025-05-09 16:07:35

近日,一则关于“工商银行金条掺假”的爆料引发公众关注。据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聊天记录显示,其朋友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南翔支行购买的金条在熔炼后内部呈现“偏灰色物质”,且金条表面印有“招金”“工商银行”等标识,编号与银行单据一致。该网友称,金条系从银行提货后直接送往金店加工首饰,全程未开封并留存录像,但熔炼后发现问题。事件曝光后,涉事银行与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工行回应:支行称“调查中”,分行否认指控

针对此事,《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工行上海南翔支行,工作人员表示“事件正在调查,具体情况不便透露”,并建议客户转至陈翔路支行购买金条,称当前库存不足。然而,工行上海分行通过微信后台投诉称,爆料内容“与事实不符”,相关照片未经核实且出处不明,已对银行声誉造成影响。

检测方法争议

根据工行官网公布的黄金回购标准,品牌金条通常采用“水吊法”检测密度,若无法检测则需客户同意后进行破坏性的“火熔法”检测38。此次事件中,金条在第三方金店熔炼后发现问题,但工行尚未公开检测结果。专家指出,若金条内部材质异常,可能涉及成色不足或掺杂其他金属。

责任归属分歧

爆料者称,涉事支行最初质疑金店操作问题,但因金条编号、单据一致,转而进入调查程序。工行年报显示,2024年其贵金属资产规模达2082.42亿元,同比增49.35%,产品线包括“如意金元宝”等定制金条。此次事件若属实,可能对品牌信誉及投资者信心造成冲击。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担忧

黄金市场近期热度高涨,工行“如意金条”等产品一度因抢购断货。此次风波引发部分投资者恐慌,社交媒体出现“我也买了工行金,明天去检测”等评论。多名消费者表示,银行应尽快公布调查结果,并加强产品质量把控。

行业监管与风险提示

上海黄金交易所此前已多次提示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要求会员单位做好风险预案。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购买金条时应选择支持回购的品牌,并保留完整购买凭证,必要时通过权威机构检测。若需维权,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

据相关网友透露,截至发稿,金融监管部门已联系爆料人,具体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工行总行未对此事发表进一步声明,仅强调“以官方信息为准”。

 

(本文综合自《经济参考报》、黑池财经、新浪财经等)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关键词:工商银行,金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