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拥江伴水,26座城市枕江而兴,1062公里的长江径流,绘就了“千湖之省”的灵秀长卷。
10月27日,“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汉启动。启动仪式上,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围绕“文化长江”“开放长江”“生态长江”和“长江新时代”等内容进行主题分享,用长江之美与湖北之变的生动实践,深刻回答“何以中国”的时代之问。

“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汉启动。(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讲好文物里的长江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从长江边发掘的文物里,我们看见更多真实的历史。
在“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与大家分享云梦睡虎地秦简背后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郢都。秦楚战争的前线正是今天的云梦,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就生活在那个年代。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与大家分享云梦睡虎地秦简背后的故事。(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喜’不在云梦长大,是从陕西迁徙而来。”他说,云梦郑家湖墓地的考古发掘显示,多数墓主来自关中及其周邻地区。这说明,秦朝一统天下前,民族融合正快速进行。秦楚之后,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最终同北方文化融合,成为水平更高、范围更广的汉文化。
简牍越千年。只有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保护好、整理好、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才能让它们焕发新的光彩。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截至目前,荆州博物馆已出版战国秦汉简牍研究专著《楚系简帛文字编》等10余部,发表《湖北荆州王家嘴M798出土战国楚简诗经概述》等简牍学研究论文数百篇,长江边的传奇故事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荆州楚简之最。(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