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包容万象
万里长江,包容万象,深深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22岁的颜渊来自埃及,曾在“2024年中南五省高校博物馆讲解比赛”中获二等奖。
“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在长江边生活了2年的颜渊说,“中国和古埃及一样有数千年的文明史,长江和尼罗河一样都以宽广的胸怀孕育了辉煌的文明。”他说,长江给湖北带来的开放性,让人倍感亲切。
在这里,他很自然地适应、共情,成为家住长江边的一员,“期待未来能为两条大河的对话作贡献。”
来自塞内加尔的郭飞龙是一名历史学博士,他非常喜欢武汉的“里份”,那是武汉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活动启动仪式上,郭飞龙说,“里份是我了解武汉、了解湖北的钥匙。”
俄罗斯姑娘艾思嘉,课余时很喜欢逛街、旅行、打卡。一身汉服的她,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演绎得既灵动又自然。
活动启动仪式上,她说,在武汉不仅感受到深厚的中国文化,还体会到“文化是活的”,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生活在这里,感受到文化像江河一样奔涌不息。”艾思嘉说。

3名外国嘉宾分享家住长江边的故事。(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守护长江边的生态涅槃
美丽长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万物家园。
杨涛是一名在石首麋鹿保护区从事科研监测工作14年的生态工作者。在“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他告诉大家,30多年前,湖北只有64头麋鹿。

在石首麋鹿保护区从事科研监测工作14年的杨涛讲述保护区的美丽蜕变史。(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杨涛讲述,多年来,保护区不断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协调推进以麋鹿保护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修复。如今,保护区繁衍扩散的麋鹿已有4500多头,是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
“长江大保护,永远在路上。”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先锋与大家分享水中的守护故事。
他说,十年禁渔以来,长江里监测到的鱼类物种数、珍稀鱼类物种数均明显增加,不少渔民由捕鱼转向护鱼。以江豚为例,在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江豚数量已超过百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先锋与大家分享水中的守护故事。(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