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二: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武汉的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速度改变行业。武汉正推动整车升级,推动岚图“端到端”的智驾车型早日量产,推进猛士、东风乘用车等自主品牌与华为、百度等自动驾驶企业合作,力争新车L2以上级别智能驾驶系统装配率达50%以上。加快关键芯片研发,推动芯擎科技自动驾驶芯片进入量产阶段,开发舱行泊一体产品。支持黑芝麻智能华山系列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在更多车型搭载与应用。高标准建设园区,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支持星纪魅族、科大讯飞等企业在车机系统、用户交互、车规级芯片、车联网四大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重点突破三:加大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布局 AI终端来了
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武汉将支持龙头硬件厂商在汉生产AI消费终端,谋划推动智能体一体机、AI手机及AI平板、AI眼镜等关键研发和生产项目在汉落地。加快臻想智慧医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投产,推进联影智融AI手术机器人、AI手术室临床验证,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相关产品加速推广应用。
重点保障: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蓬勃生态
武汉有近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创新创业十分活跃,创新创业之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城市和产业发展最可宝贵的火种。为此,武汉将在创新创业生态上进一步发力。
首先,武汉将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地,3月19日起实施的武汉“人工智能10条”将于今年上半年兑现政策。
同时,武汉正在积极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鼓励和吸引武汉广大的企业家、创业者、大学生一起来共创共享。“人工智能一定要让多数人都参与进来,DeepSeek为什么能超越美国,有个核心的原因,它是开源,是一个创新的生态。”苏新威表示,武汉将一方面突出普惠发展导向,通过平台赋能、算力券补贴等方式全方位降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门槛,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算力服务补贴券,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中试平台,让AI“人人可用、人人好用”;另一方面,武汉还将在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数据、人才、金融等发展要素上给予全方位保障。特别在数据方面,每年将建设一批高质量数据集,给予每个专项最高200万元补助。资本方面,则将形成百亿基金投资生态。
最后,苏新威在采访结束时说,“如果你在20年前看到的是互联网+的机会,产生了阿里、腾讯,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没有界限、没有门槛,梁文峰能做到,大家也能做到,我们要共同努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悦 张龙 编辑 王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