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恩施市巧用“加减乘除”法,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恩施市巧用“加减乘除”法,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2023-09-20 09:58:41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恩施市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成立专啃硬骨头的社区治理“尖刀班”,全方位挖掘、激活、释放社区治理潜能,社区治理呈现新格局

恩施市分类型明确治理重点,解决部分街道“小马拉大车”、部分社区规模过大、城市网格不密不细等问题,实现单元数量的“加”、网格面积的“减”、治理效能的“乘”、管理空白的“除”

文|中共湖北省恩施市委书记苏勇

湖北省恩施市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这一根本要求,着力完善治理体系、选优建强治理队伍、创新改革治理模式,打出一套社区治理“组合拳”,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经验、新模式、新路子。

四个体系夯实治理根基

体系建设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恩施市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构建多向到点的责任体系。

恩施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市级、街道、社区三级书记责任,统筹39名市级领导、62家市直单位、249个党支部力量下沉基层,构建强有力的责任体系。例如,恩施市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成立专啃硬骨头的社区治理“尖刀班”,全方位挖掘、激活、释放社区治理潜能,社区治理呈现新格局。

建立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

恩施市优化设置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将州市1.4万名下沉党员纳入片区党支部统一管理,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党组织体系,实现“支部建在片区、党员编组在网格、服务落实在楼栋”。

完善横向到边的服务体系。

恩施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一批、党群部门扶持一批、社区自主孵化一批,培育毕兹卡、小棉袄等24家专业社工组织,组建287支志愿服务队、169个群众自治组织服务群众。恩施市组建“司机之家”“硒都蜂巢”和“红管家”服务队,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推动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治理格局。

优化斜向到角的网格体系。

恩施市新成立街道2个,增设社区7个、村改社区7个,细划网格359个,分街道明确功能定位,分类型明确治理重点,解决部分街道“小马拉大车”、部分社区规模过大、城市网格不密不细等问题,实现单元数量的“加”、网格面积的“减”、治理效能的“乘”、管理空白的“除”。

四支队伍凝聚治理合力

恩施市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选优育强治理骨干,充分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基层治理人才队伍。

做实社区“大党委”。

恩施市健全1名州领导带1名市领导,指导1个州直牵头单位、3至5个州市直责任单位联系社区的包保责任机制,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州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下沉社区,落实兼职委员制度,州市机关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通过社区“大党委”与城市社区实现共驻共建、共治共享,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做强红色“尖刀班”。

恩施市坚持“抽硬人、出满力”,优选素质高、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州市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全脱产下沉33个城市社区,会同社区工作者组建社区治理“尖刀班”,做实基层党建、整治人居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进楼入户集中攻坚克难。

做好党员“服务团”。

恩施市建立报到党员定岗定责,联系1名困难党员或困难群众、联系5至10户周边居民、联系一批居住地经营主体的“双定三联”机制,帮扶困难群众(党员)5134名、全覆盖联系城区居民95402户。7289名在职党员在社区亮身份、亮职责、亮联系方式,代办民生实事,共商、共议、共办小区事务,成为小区微治理生力军。

关键词:恩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