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升全市调解工作水平,7月14日,武汉市召开全市调解工作会议,公布《关于选树全市“品牌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员”的决定》并予以授牌,8名先进代表上台交流经验做法,调解工作相关单位、基层调解工作者350余人现场参会,设市、区、街三级视频分会场177个,全市调解工作一线人员同步收看视频。
选树对象身份多元调解工作全域全员覆盖
近年来,武汉市将调解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全覆盖建设“一站式”矛调中心,构建多部门、多行业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5000余个各级各类、各行业调解组织,2万余名调解员扎根基层开展调解,有效排查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
为进一步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武汉市委平安武汉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选树活动,面向全市、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并最终选树确定100个“品牌调解室”和100名“金牌调解员”。
此次选树的对象身份多元、调解行业广泛、业务能力精湛。其中既有专职人民调解员、政法干警、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仲裁员等专业力量,也有社区工作者、企业家、“五老”、乡贤能人等平安建设志愿者,100名金牌调解员中获各级各类荣誉的占90%。选树对象开展调解的行业领域丰富,涉及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家庭关系等各行各业。
先进代表交流经验用心用情当好群众解忧人
当天,8名先进代表上台交流调解经验,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们见微知著,把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青山区亢铃调解室调解员随“天天敲门组”走访听民意,当好矛盾感知“前哨”;面对扬言报复社会的刑满释放人员,江岸区江汉北路社区调解室施敏主动作为,帮其代办各类事项,最终感化了对方。
他们坚持法治,情理法交融促调解。针对频发的物业纠纷案件,汉阳区“知音·周晶调解室”选取1件典型案件先行审理,再联合区矛调中心多方调解力量,引导剩余300余个案件参照示范判决的结果进行调解。
他们用心用情,不以案结为终点,而以为民解难为初心。张大姐因错把一男子认作多年前离家出走的弟弟,与人发生争执,汉阳区公安分局民警廖宗安调查后,发现确无血缘关系。
“虽然两人的矛盾化解了,但张大姐寻亲未果,始终让我放心不下。”随后他四处奔走调查多日,最终张大姐的弟弟被成功找回,“感谢廖警官,感谢武汉公安局!”一家团聚的张大姐专门发来短信致谢。
“很感动,也深受启发。”会后,参会的调解工作者们纷纷表示,听完他们的交流发言,认为调解大有作用、大有学问、大有情怀,大有可为,每调解一件纠纷,就赢得一次民心。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纠纷调解率持续提升
近年来,武汉市以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为目标,以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为导向,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市呈现出刑事发案、上访总量、安全事故稳中有降和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纠纷调解率持续提升的“三降三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