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2日,湖北工业大学“纸韵新生,文化传承”古籍保护实践队走进武汉市紫菘花园社区暑期托管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从《永乐大典》到古法造纸”非遗文化体验课,让孩子们在故事聆听与手工实践中感受古籍魅力,增进文化认同。
经典引路,筑牢文化根基
“有谁知道《永乐大典》吗?”活动伊始,队员陈一鸣的提问引发思考。一位小女孩脱口而出:“是八国联军偷走了它们!”稚嫩而认真的话语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队员们以此为契机,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历程、历史价值以及部分典籍流失的沧桑往事,引导孩子们在了解历史中感悟文化遗产的珍贵与保护的重要性。一场生动的对话,让古籍知识从模糊走向清晰,历史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技艺为桥,触摸匠心传承
在介绍古法造纸技艺环节,队员陈一鸣讲述了王兴武师傅制作“千年寿纸”迎春纸的故事。当听到这种纸张可保存九千多年不腐朽时,孩子们惊叹不已。随后的纸文化问答互动热烈,“宣纸能画水墨画!”“妈妈会用纸折千纸鹤!”孩子们的回答从艺术创作延伸到民俗生活。志愿者们适时补充不同纸张的特性与文化寓意,让古法造纸技艺在互动中变得立体可感。
实践探秘,激发创新活力
活动的重头戏是皮纸作画实践。当带着自然肌理的皮纸铺开,孩子们立刻被这“会呼吸的纸”吸引。他们挥洒创意:淡墨晕染出带天然纹理的荷花池,亮黄色勾勒圆月并点缀剪纸星星,红苹果的果蒂处还特意模仿纸纤维的纹路。“老师,我的荷花长在纸做的池塘里!”一位小男孩兴奋地展示作品。“这就是纸的魔法,能承载你们所有的想象。”队员冯春露笑着回应。童稚的笔触与古老的皮纸相遇,碰撞出文化传承的新意趣。
童声接力,传递文化薪火
此次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实践”的递进设计,让孩子们零距离触摸古籍文化精髓,有效提升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紫菘花园社区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文化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感知传统、提升素养的平台。湖北工业大学实践队成员也表示,将坚守守护非遗的初心,把古籍保护与古法造纸技艺的课堂带进更多社区和场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焕发生机活力。(通讯员:邱天赐 胡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