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走进武汉市洪山区新北路社区,为三十余名小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科普课——《甜蜜陷阱大揭秘:青少年必知的糖果安全与健康密码》。活动由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潘晴彦、硕士研究生杨依倩担任讲师,通过趣味讲解、互动实验和情景游戏,帮助孩子们揭开糖果“甜蜜外衣”下的健康密码。
“糖果诞生记”——把生产线搬进课堂
潘晴彦以“大家最喜欢的糖果是什么?”开场,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原来糖果是这样变出来的!”一位小朋友在听到制作过程后兴奋地说。潘晴彦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糖果的“诞生记”:“先煮甜甜的糖水,凉一凉捏成各种形状,再加点果味和颜色,就像变魔术一样!”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举手分享自己最爱的糖果口味。
潘晴彦鼓励孩子们举手分享自己最爱的糖果(龚琬婷 摄)
“甜蜜陷阱识别术”——把安全知识装进问答
杨依倩则通过情景问答带领孩子们识别“甜蜜陷阱”。“知道为什么吃太多糖会容易近视吗?”她抛出问题后,孩子们争相回答,现场气氛热烈。在讲解SC食品认证时,杨依倩强调:“这个标志就像糖果的‘身份证’,有它才能放心吃。”她还用“避雷指南”提醒大家:“糖果虽甜,但过量可能会让牙齿生病、皮肤长痘哦!”最后的“糖果安全小侦探”互动环节,孩子们活学活用,成功破解了一个个安全谜题。
杨依倩带领孩子们识别“甜蜜陷阱”(龚琬婷 摄)
“我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科学饮食观,并把课堂知识带回家庭,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本次活动负责人、博士团成员杨依倩表示。新北路社区负责托管班的王青老师点赞:“博士团把专业变成故事,把科研变成游戏,这样的科普真正做到了孩子心里。”
博士团成员与社区孩子们合影留念,甜蜜课堂圆满收官(龚琬婷 摄)
此次科普活动为新北路社区的孩子们揭开了糖果的“甜蜜密码”。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辨别安全糖果和健康吃糖的实用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科学饮食的种子。他们化身“安全小卫士”,将带着识别“甜蜜陷阱”的本领和健康贴士回家分享,生动践行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理念,为提升家庭食安素养注入新活力。
据悉,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始终致力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走进社区、服务大众。未来,博士团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贡献力量。(通讯员:龚琬婷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