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渐热,进入溺水事件高发期,儿童溺水的案件时有发生。5月1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一水库发生溺水事件,家长刘某珍带4名小孩到水库边摸螺蛳,其中2名女孩不慎落水,刘某珍在救人过程中也不慎落水,最终3人不幸溺亡。4月15日,江苏无锡一中学组织学生春游,在自由活动期间,6名学生相约租船游湖,不慎发生侧翻,其中2人不幸落水溺亡…对这些重大溺水事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些共同特征应引起所有人足够的重视。这些事故有3大共同特征:溺水时间多发生在放学后、周末、假期;溺水地多在野外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往往是多个孩子结伴偷偷玩水,缺少大人监管。提醒广大家长务必教育、监管好家里的孩子,远离水库、池塘等野外危险水域,不要私自去危险水域游泳戏水。
2.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防溺水安全知识。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这些水岸边杂草丛生、青苔遍布,接近时极有可能失足滑落水中。水底状况异常复杂,水草容易缠住人脚,水底泥松软,人容易陷入泥沼而无法动弹。牢记“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监护是最好的保护,监护孩子要做到“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何时回;带孩子去正规游泳馆游泳;孩子由老人看护的,要与家中长辈做好沟通,保持联系畅通,掌握孩子动向。
3.近日,青海省共和县1名儿童因失足落入农田灌溉蓄水池,其亲属陆续下水营救,造成6人溺水死亡。令人痛心!暑假天气炎热,溺水事故高发,河流、湖泊、水库、水塘、水渠……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能溺水!发生溺水怎么办?科学施救很重要!发生溺水时,溺水者要保持冷静,屏住呼吸,放松全身,这时,身体会自然上浮。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把身上的重物尽量甩掉,比如书包、鞋子。身边的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他人溺水如何正确施救?大声呼救,向周围人求救,有条件的立刻拨打“110”报警。看周围有没有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将其抛向落水同伴,让他攀扶,将其拖拽上岸。拖拽时要伏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污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野外水域实际情况复杂,不建议大家贸然下水救人,请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4.随着夏季来临,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溺水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溺水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怎么办?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应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发生溺水事件,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程序。首先应呼叫周围市民的援助,有条件的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消防人员,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绳索、漂浮物等。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注意心跳、呼吸恢复后可能重新停止。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组织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