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27.5亿“彩礼”化为泡影 湖北国资与三湘印象“联姻”告吹

27.5亿“彩礼”化为泡影 湖北国资与三湘印象“联姻”告吹
2025-07-10 17:11:15

当27.5亿“彩礼”化为泡影,一场湖北国资与上海老牌房企的“联姻”,最终以“分手”告终。2025年7月7日,三湘印象(000863.SZ)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三湘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湘控股”)收到武汉联投置业发来的《工作联系函》,要求终止《股权转让协议》并返还共管账户资金。

“联姻”的“彩礼”高达27.5亿元

双方的这场“联姻”要追溯至2023年。2023年11月17日,三湘印象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三湘控股、实控人黄辉、黄建、黄卫枝与联投置业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并向联投置业的控股股东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联发投”)定向增发股票。

根据原协议,武汉联投置业计划分三步完成对三湘印象的控制权收购:第一步,以17.3亿元受让三湘控股及实控人黄辉合计持有的2.95亿股(占总股本25%);第二步,黄辉家族放弃剩余股权的表决权;第三步,联投置业控股股东湖北联发投向三湘印象定向增发3.54亿股,募资10.2亿元。交易完成后,湖北联发投将间接控制三湘印象42.31%股权,湖北省国资委成为实控人。

然而,交易的推进过程障碍重重。2025年5月,联投置业首次发出《解除函》,称协议已触发终止条款,要求返还首笔支付的1.73亿元。三湘控股回函争取继续履约,但未能扭转局面。最终,联投置业再度致函终止协议,这场曾被寄予厚望的“联姻”最终破裂。

公司已无土储  溢价18倍收购的观印象业绩承诺未达标

资料显示,三湘印象创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以房地产为核心,开发商品房住宅及写字楼、商业、酒店式公寓等,项目覆盖长三角和京津冀。2012年,公司借壳*ST商务登陆深交所,彼时公司的简称为“三湘股份”。三湘股份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逐渐陷入发展瓶颈。2016年,公司以19亿元溢价18倍收购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正式进军旅游演艺行业,公司简称更名为“三湘印象”,试图通过“地产+文化”双主业转型突破困境。然而,这一转型并未如愿:观印象2017-2019年业绩承诺期累计完成率仅87.6%,随后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18年三湘印象因商誉减值计提11.54亿元,扣非净利润由2017年的2.345亿元骤降至-10.35亿元。

近几年来,公司业绩持续萎缩。2020年至2024年,营收从48.89亿元降至12.10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997亿元跌至1928万元。更要命的是,公司自2018年起再无新增土地储备,截至2024年末已无土储,仅剩河北燕郊三湘森林海尚城的数个地块在售,预售比例参差不齐,预售回款进度缓慢,资金压力较大。

湖北联发投的“产业整合”逻辑与谨慎退出

湖北联发投作为湖北省国资委旗下的千亿级国企,业务涵盖城市更新、地产开发等板块,收购三湘印象的初衷或为整合资源、拓展产业版图。交易公告中提到,双方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然而,在交易推进期间,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2024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5.2%,行业整体融资环境收紧。在此背景下,国资投资策略转向审慎极为正常。湖北联发投终止交易可能出于对三湘印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及整合难度的重新评估,尤其是在后者无新增土储、核心项目集中在燕郊单一区域的情况下,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结果显然更偏向于规避风险。

三湘印象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4.6%,流动比率为1.12,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此外,公司曾因信息披露违规于2024年3月被深交所出具警示函,合规风险也可能影响国资入局意愿。

关键词:三湘印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