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27.5亿“彩礼”化为泡影 湖北国资与三湘印象“联姻”告吹

27.5亿“彩礼”化为泡影 湖北国资与三湘印象“联姻”告吹
2025-07-10 17:11:15

黄辉的“转型赌局”与“地产+文化”双主业模式失灵

回过头来看,三湘印象的困境,与其实控人黄辉的战略决策密切相关,其本质是“地产+文化”双主业模式的失效。作为公司创始人,黄辉在2016年以激进方式推动“地产+文化”转型,高价收购观印象艺术发展公司,试图通过文化演艺业务对冲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这一决策背后,既有其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也暗含个人对文化产业的偏好——黄辉本人曾涉足影视投资,并希望通过跨界打造企业差异化竞争力。

然而,观印象的并购效果远低于预期。作为文化演艺板块的观印象,尽管拥有张艺谋等名导资源,但由于存在过度依赖个人IP,团队稳定性与创作能力不足,以及高成本与季节性等因素,近年来收入与利润持续下滑,最终拖累上市公司业绩。这一失败折射出黄辉在并购整合中的战略激进与执行短板:高溢价收购未匹配有效的资源协同,文化业务过度依赖外部IP,缺乏自主造血能力。

黄辉作为传统地产商,在文化产业的运营方面显然经验还不足,观印象始终难以突破“张艺谋依赖症”。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务方面,公司在2018年后无新增土储,也反映出黄辉在行业寒冬期的资源获取能力受限。双重压力下,其一些“自救”策略(如燕郊项目的重资产投入)反而加剧了资金困境。

此次交易的终止,意味着黄辉家族未能通过股权出让获取急需的现金流。截至2024年末,黄辉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三湘印象股份比例达74.6%,质押比例处于高位。若公司后续经营未改善,股价持续低迷,可能触发追加保证金或强制平仓风险,进一步恶化个人财务状况。而未来在重大决策上,黄辉可能只能依赖自有资金或高成本借款,战略灵活性大幅降低。如燕郊项目的后续投资、文化业务的改革等,均面临资金瓶颈。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指出:“黄辉的决策风格以‘敢赌敢拼’著称,但此次国资交易失败暴露了其在资源协调能力与风险控制上的短板。未来若无法快速改善公司基本面,其个人在资本市场的信誉将面临长期挑战。

未来破局之路需从三个方面努力

当国资“白衣骑士”转身离去,三湘印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未来的发展,可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公司需加速燕郊项目的预售与资金回笼。据公告显示,三湘森林海尚城剩余可售货值约30亿元,但需解决销售滞缓问题。同时,也不排除公司会出售非核心资产(如部分观印象股权)以换取现金流的可能,但在当前的背景下该资产折价风险较高。

其次,尽快寻求其他战略投资者。在湖北国资退出后,公司可能会转向其他民营资本或地方国资寻求投资。不过随着资产质量下降,公司的议价能力可能进一步被削弱。

第三,对文化产业业务进行深度改革。观印象需摆脱对单一IP的依赖,并进一步探索低成本、高频次的演出模式(如宋城演艺的“千古情”系列),并强化团队自主创作能力。当然,这需要大量投入与时间沉淀,短期很难见到成效。

可喜的是,2025年一季度,三湘印象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391.57%;归母净利润1558.09万元,同比增长164.31%,业绩开始回暖。而在此次交易终止的公告发布后,公司的股价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也显示投资者对此早有预期。

※本文所引用素材均来自于三湘印象历年财报、公告,深交所文件,以及界面新闻、时代周报、澎湃新闻、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公开报道,仅做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财熵凌镜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关键词:三湘印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