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持续亏损、专利纠纷缠身、信披存疑 “稻米造血”的禾元生物凭什么能IPO?

持续亏损、专利纠纷缠身、信披存疑 “稻米造血”的禾元生物凭什么能IPO?
2025-07-03 16:33:46

7月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这也是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后,首家适用该标准过会的IPO企业。在生物科技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家已经成了19年,以水稻重组蛋白质表达技术(俗称“稻米造血”)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公司,虽然其技术具创新性,但长期以来的财务困局、专利纠纷缠身、核心产品研发屡遭延迟、信披存疑等多重风险,使其上市之路充满坎坷。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首单的“破冰”意义 

禾元生物的过会,标志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的首次落地。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这一政策调整被视为破解硬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举措。第五套标准核心要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尤其针对生物医药等长周期、高投入行业,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融资。

过去两年,因部分未盈利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研发失败等问题,第五套标准一度暂停。此次重启伴随多项制度改革:包括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以及为上市企业设置“缓冲期”——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实现收入或技术里程碑。

作为首单过会企业,禾元生物的审核进程具有标杆意义。其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被纳入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程序,符合“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核心条件。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为后续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提供了路径参考。业内分析认为,禾元生物的成功过会将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具有技术突破但短期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回归A股,避免优质资源流失至港股或美股。

财务压力不容乐观  新资金注入刻不容缓 

尽管政策环境有所改善,禾元生物的财务压力仍不容乐观。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1万元、2521.61万元,净利润却亏损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8.51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7.88%,净利润下降64.38%。高额的研发投入(三年累计3.86亿元)与管理费用(年均超5000万元)成为亏损主因,而货币资金从2022年末的3.88亿元锐减至2024年末的1.6亿元,资金链紧绷态势显露无遗。

为缓解资金压力,禾元生物首次出现千万级短期借款,2024年末长期借款激增至1.84亿元,资产负债率从18.81%飙升至43.37%,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大幅下降,偿债能力显著恶化。若无法获得新的资金注入,禾元生物不仅难以推进临床试验与商业化,甚至日常运营也将难以为继。

核心产品研发屡遭延期  成立19年尚无获批上市药品

作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禾元生物的审核核心聚焦于研发进展与商业化潜力。然而,公司公告显示,尽管公司已经成立19年,但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其HY1001药品上市许可申请(NDA)虽进展顺利,但另一核心产品HY1002的研发进度却屡遭推迟。从2023年计划2024年三季度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到2025年底的最新延期,研发时间表已多次调整,上市时间维持在2027年。市场质疑声随之而来:在资金储备告急、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公司能否持续支撑多管线研发?

关键词:禾元生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