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武汉市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凯与湖北省通汇飞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玲一行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北京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码院”)开展专项调研,就低空经济数字化创新、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低空经济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助力武汉打造全国低空产业创新标杆。
(交流会现场图)
此次调研中,中码院重点介绍了其自主研发的“MA国际标识代码体系”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成果。该体系可为低空飞行器、通航设备、空域节点等提供工信部认证标识编码,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互联互通,为低空交通管制、安全监管及跨域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领导指出,低空经济需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度结合,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互平台,破解空域资源管理、飞行器动态监测等难题,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双方将从下面四个领域展开合作:
1.标识赋能通航安全
计划在武汉市武昌区试点建设低空经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飞行器、无人机等设备赋予数字身份,并与湖北省低空监管平台对接,提升应急救援、物流调度的精准性和响应效率。
2.智能装备研发与数据融合
通汇飞航科技将依托其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积累,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研发搭载MA标识的智能飞行装备,探索空域数据与地面交通网络的实时交互模式,推动立体化智慧出行场景落地。
3.产学研协同与标准制定
研究中心意向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码院、通汇飞航科技共建“低空经济数字技术实验室”,开展绿色能源飞行器、通航安全算法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参与低空经济标识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学科建设。
4.空域数字地图开发
合作拟整合多方数据资源,构建武汉城市空域三维数字地图,实现飞行器动态监测、航线智能规划及空域资源高效调配,为未来城市低空交通网络提供基础支撑。
武汉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已聚集吉利飞车、亿航智能等龙头企业,并获批多个国家级试点。此次调研洽谈将进一步串联“政产学研用”链条,通过MA标识体系打通低空产业链的数据孤岛,助力武汉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场景运营—服务保障”一体化生态。
江玲透露,通汇飞航科技计划2026年前在武昌区打造首个“低空经济标识应用示范区”,推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物流等场景的规模化商用。赵凯强调,此次校企合作意向的达成标志着低空经济数字化进程迈入新阶段,双方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标识代码、物联网领域的规划咨询、人才培养、标准制订、产业创新、项目申报等方面合作,深化与北京两家研究院的战略协同为湖北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通讯员:付艳娇)
(交流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