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另一转型动作是更名为“华康洁净”,并发行7.5亿元可转债投入智慧医疗平台建设。然而,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占利润率高达168%,研发投入却未见显著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6700万元(占营收3.9%),低于行业龙头(平均5%),这种“重营销轻技术”的模式恐难支撑长远转型。
尽管问题重重,华康洁净仍不乏亮点。其一,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市净率1.27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二,回购护盘释放信心。截至5月6日,公司已回购213万股,耗资3975万元,均价18.65元/股,与现价21.67元形成了一定的安全垫。其三,碳中和政策催生15万亿洁净室需求,医疗、电子、实验室三大领域增速超20%,而公司拥有128项专利,辅助生殖实验室净化标准制定者身份赋予定价权,电子洁净业务或成第二曲线。其四,公司27.53亿元在手订单为2024年营收的1.6倍,若2025年交付顺利,营收有望突破25亿元,带动利润释放。其五,区域政策红利。武汉光谷的半导体产业布局与医疗新基建投入,为公司提供属地优势。
当然,这些亮点中也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工程类公司业绩受项目进度影响大,公司2025年一季度已经亏损2895万元,若订单转化不及预期,则全年业绩承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210天,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付延迟,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国企加速入场(如北控水务),如果公司被迫采取低价策略,或进一步压缩毛利率。
未来之路:期待公司蜕变为真正的“洁净赛道领跑者”
阳光人寿的减持,更像是险资在长周期投资中的战术调整,而非对赛道的否定,这或许是华康洁净成长路上的一个注脚。这家公司正站在十字路口:若能有效控制成本、加速回款、夯实电子洁净技术壁垒,华康洁净或许能从“破发困境”中蜕变为真正的“洁净赛道领跑者”;若继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则可能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这场关于耐心与信心的博弈,可能才刚刚开始。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公告及公开财报、研报,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财熵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