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华康洁净:大股东减持背后的多从考量

华康洁净:大股东减持背后的多从考量
2025-05-08 17:28:12

2025年5月7日,华康洁净(301235.SZ)一则股东减持公告引发市场涟漪——持股6.31%的阳光人寿宣布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这家医疗净化领域的“隐形冠军”,为何遭遇险资“用脚投票”?抛开短期波动,公司的真实价值与未来潜力又该如何评估?

大股东减持:“经营发展需要”还是“看空信号”?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的阳光人寿,在公司股价大幅度破发的情况下,减持所持有的近一半的股份?尽管阳光人寿给出的减持理由是“经营发展需要”,但这背后可能暗含多重考量。

从公开信息看,阳光人寿最初持有华康洁净7.5%股份,此次减持后仍保留约3.31%股权,属于部分获利了结而非清仓离场。参考公司上市后股价走势,尽管今年涨幅仅7.22%,但自2024年2月低点以来已反弹超50%,此时减持或为锁定部分收益。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华康洁净的业绩波动。2024年公司营收虽增长6.64%至17.08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却下滑37.75%,扣非净利润仅5768万元,暴露出成本高企、项目结算延迟等问题。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2895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93亿元,资金链压力凸显。对于险资这类注重稳健回报的股东来说,业绩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减持的催化剂。

订单增长难掩盈利之痛:破发困境下的经营隐忧

自2022年上市以来,华康洁净股价除了上市初期曾一度在四五十元左右徘徊,但此后就一路下跌,长期在发行价(39.30元)一半左右附近震荡,2024年四季度因电子洁净订单突破曾短暂冲高至约25元,但2025年一季度又因亏损拖累股价再次回落。尽管公司近期连续回购股份(累计约213万股,3975万元),但北向资金和机构持仓持续缩减,2025年一季度十大流通股东中三家机构退出,反映市场对盈利兑现的耐心不足。

华康洁净的股价之所以长期处于破发的状态,其实背后自有它的逻辑。公司主营业务看似充满想象力——医疗净化系统、实验室及电子洁净室工程,这些领域与医疗新基建、半导体产业高度关联。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高达27.53亿元,2025年又接连中标武汉新城中心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分院等项目,新增订单超20亿元。然而,光鲜的订单数据背后,是毛利率的持续承压。2024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净利润率跌至3.9%,加权ROE仅3.7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棘手的是现金流问题。虽然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至1.48亿元,但应收账款高达15.53亿元(占营收91%),回款周期长达18个月,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高达1418%,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长期背离。更为严重的是,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再度恶化至-1.93亿元。董秘对此解释为“行业回款周期长”,但高企的应收账款仍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发生大额坏账,将直接冲击利润表。与此同时,公司的有息负债同比翻倍至11.62亿元,利息支出也侵蚀利润。

转型阵痛:从医疗净化到电子洁净的豪赌

为打破增长瓶颈,华康洁净近年全力押注电子洁净业务。2024年,公司拿下浙江晶引电子4100万元COF生产线项目,实现该领域“零突破”,并成立电子洁净事业部,试图打造医疗、实验室、电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一战略看似顺应半导体产业东风,实则风险暗藏。电子洁净室技术要求极高,且客户集中度强,公司需与老牌工程商正面竞争,要想在此赛道有所作为难度极大。尽管2025年一季度公司电子洁净订单占比提升至10%,但能否复制医疗领域的成功仍需观察。

关键词:华康洁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