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湖北有基础、有条件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此,湖北先后出台《湖北省基础研究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若干措施》,超前谋划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系统布局面向基础前沿和未来科学的基础研究体系。同时,全力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为基石的高水平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点”、抢占科技创新“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建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高水平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初步形成。10家湖北实验室、212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推进考核激励,运行提效加速。”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告诉记者,湖北还构建了以“湖北-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为主体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湖北的目标是,力争每年开展15项左右跨学科颠覆性技术研究,每年突破30项左右优势领域关键技术,全省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
2.夯实产业支撑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长江左岸,汽车产业集聚的武汉经开区某智慧园区内,现代化工厂、越野体验赛道、绿茵草坪错落有致。厂房一楼,随着搬运机器人在装配线上来回穿梭,一台台电动越野汽车由零件组装成整车。置身厂房二楼,透过偌大的玻璃幕墙纵目眺望,停车场上停放整齐的越野汽车“东风猛士917”正等待装船运往海外市场。
“作为融‘智能制造、高端定制、越野体验、绿色零碳’于一体的智慧工厂,园区致力于打造‘零碳’工业园示范区。”东风猛士科技制造管理部总监周本露介绍,园区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板,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每年能为企业提供清洁电能573.7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70吨。
在“软件定义汽车”成为业内共识的当下,武汉经开区正深耕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一平方公里范围内,200多家智能汽车领域企业、3万余名软件人才,加速构建起汽车产业新生态。
汽车、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焕新蝶变的同时,湖北的算力与大数据、卫星导航等新兴产业也加速成长。6月12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东湖高新区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孵育出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龙头企业的高新区。
历经4000多个日夜攻关,达梦实现数据库共享集群技术“零”的突破,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创新既是国家的战略,也是达梦的灵魂。”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在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报告会上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中国梦。
近年来,湖北聚焦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成功接入“中国算力网”,“东湖灵境垂直大模型SoulGPT”、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
3.激发人才活力塑造良好创新生态
日前,记者走进湖北光谷实验室时,实验室全职工程师牧圣鹏、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光学助理黄继义,正在调试设备。这是光谷实验室重点项目组——由全时教授王俊亚带领的微光机电扫描微系统研究团队,正与敢为科技携手研发可用激光开展大气探测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