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
初冬时节,宜昌北站,呼啸声中,CR450动车组样车正在“刷里程”(正式运营前的运用考核)。今年底,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计划通车。届时,武汉至宜昌的旅行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
疾驰的高铁,映照出武汉、襄阳、宜昌飞速协同联动发展的脚步。
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地为顶点,以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三角区,是湖北乃至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的黄金地带。2024年,汉襄宜经济总量达3.34万亿元,高于周边城市群,占据湖北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推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湖北以武汉、襄阳、宜昌为顶点的“金三角”区域为主战场,着力构建“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全新格局,全省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
交通先行1小时通勤圈下活“一盘棋”
汉江之滨,位于宜城市的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正全力建设临港经济区智慧绿色船舶制造产业链。
9月28日襄荆高铁开通后,该公司总经理许元涛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客户来公司商谈订单不用多次转车,我们的订单也可借助多式联运,到达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长泽船舶重工,是汉江流域唯一取得拆船资质的企业,目前已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研发中心,联合打造鄂西北地区首家船舶制造保养基地,为汉江水运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襄荆高铁开通后,“武汉—襄阳—荆门—武汉”形成湖北首条高铁环线。“待年底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开通后,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将形成1小时高铁大环线,为‘金三角’提供交通硬支撑。”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认为,“金三角”协同首先是交通圈,衡量一个都市圈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是1小时通勤,“1小时通勤圈”实现画圆,“金三角”就不再是各自精彩的“独子”,而成了湖北区域发展相互呼应的一盘“活棋”。
眼下,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正抓紧冲刺施工。其中,襄阳段第一标项目部仅用一个月实现路基、桥梁、涵洞全面开工。
据悉,平宜高速襄阳段总投资90.1亿元,起于南漳县九集镇方家集,止于襄阳、宜昌交界打鼓台附近,与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宜昌段对接。
“平宜高速襄阳段是湖北构建汉襄宜‘金三角’综合交通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全省‘十四五’规划交通重点工程。”湖北交投襄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远军介绍,项目建成后,开车从襄阳到宜昌的通行时间,将从3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对于推进汉襄宜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龙头带动科创活力跃动三大增长极
“对于湖北而言,武汉是当之无愧的龙头。”秦尊文认为,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方面,武汉具备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群的潜力和实力。
在秦尊文看来,“金三角”将加大武汉的引领作用,需要武汉带领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发展。“目前看来,武汉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大于虹吸效应。”
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展厅,一块看似普通的“黑煤球”暗藏玄机。“这是新型黑磷产品,市场售价每克达数千元,比黄金还要贵好几倍。”三峡实验室主任池汝安介绍。
这种黑磷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被誉为“超越石墨烯的光电子学革命性材料”。目前,三峡实验室的黑磷合成规模已达到世界最大的百公斤级,正朝着吨级产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