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武汉提前打开6G的大门

武汉提前打开6G的大门
2025-11-24 14:56:33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11月的武汉又热闹起来——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这里举行。

万物互联,智能领航。记者在会场里听会采访,发现会名里写着“5G”,可场内场外聊得最起劲的,却是6G。

就像一场提前“剧透未来”的发布会,武汉不声不响地布局在前沿。

展会现场。记者汪甦摄

“‘5G兼容、6G融合’的技术发展路径,是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实现全球引领的必然选择。”会上,中国信科集团副总工程师、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韶辉开门见山:卫星与地面网络不再是两条平行线,而要织成一张空天地一体化的大网。

这样的趋势早已有迹可循。数据显示,我国6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约40.3%,位居全球第一;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已完成,积累了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这套系统化试验已经连续推进四年。

不过,数字背后,人们更关心6G到底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6G?它有啥用?

这次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介绍,6G最牛的突破,不仅仅是比5G更快,而是把通信、感知、计算和人工智能都深度融合在一起。它不仅服务地面,还覆盖了太空、天空和地面,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死角”覆盖。

中国信科展台前,工作人员进行介绍。记者汪甦摄

和5G相比,6G的数据传输速度是5G的10—100倍,延迟仅为5G的1/10。这种低延迟将利好全息通讯、自动驾驶、远程精密医疗等应用场景。连接能力也迎来指数级增长:5G每平方公里可连接约100万个设备,而6G每平方公里能容纳1000万,甚至上亿个设备,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这些在现实中又如何体现呢?飞机上、深海里、偏远山村,都能像城市街角一样联网;工厂里,上万台设备通过“通感算”(通信+感知+计算)协同运行;远程手术在更高分辨率、更低延迟下成为常态,就像手把手示范一样顺畅。每一项试验,每一个场景,都呈现出近乎“在场”的沉浸体验。

6G能做到这些,靠的是三项底层突破: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其中,“空天地一体化”是武汉在全国起步早、基础硬、优势最突出的方向。它的作用是为6G解决覆盖盲区,实现全域互联,支撑6G的“广度”。

“全域覆盖、场景智联、网随人动——6G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信科移动公司总经理范志文说。在中信科移动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测试一款超薄相控阵天线,它能让手机直接连上卫星。几年前还停留在设想里的能力,如今已看到雏形。

事实上,在汉央企中国信科已走在前面。由中国信科牵头,中国移动、北大参与的全球首个“6G系统样机”,率先攻克了天线功耗、体积和成本瓶颈,被业内视作未来商用的“前置信号”。更关键的是,中国信科在全球6G标准体系里扮演主导角色,仅湖北就贡献了1500多项6G专利。

关键词:武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