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线并进”,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建立“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要重视企业梯队培育,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强化“中心带动、多极支撑”。要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省域”梯次带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要做强武汉都市圈“主引擎”,壮大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夯实县域经济“底盘”,构建全域协同空间格局。
深化长江大保护,强化生态安全支撑。要发挥湖北长江干线长、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高水平长江大保护示范工程,持续打好湖泊治理、污染防治等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依托中碳登平台,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更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内陆开放高地支撑。要发挥湖北“九省通衢”高效通达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一是提升“三条丝绸之路”的枢纽能级,强化花湖国际机场“空中丝路”、中欧班列(武汉)“陆上丝路”、长江黄金水道及阳逻港“海上丝路”功能,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多式联运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用好国家自贸区开放平台,推动高新区、经开区提能升级,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供应链管理中心。三是主动对接长三角、成渝、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移、市场共享、生态共保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
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夯筑起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坚实依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湖北如何进一步通过改革创新,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陈耀:要更加重视破解协调协同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堵点和难点。建立汉襄宜“金三角”及城市群内部常态化协同机制,在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要促进要素高效流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财政、国企改革,激活民营经济,完善城乡融合政策体系。
最为关键的,在于构建跨省区协同融通机制,在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碳市场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要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要推动建立更高层级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破解省际合作难题。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是国家赋予湖北的重大战略定位,也是湖北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更是湖北实现自身跨越赶超的最大机遇。要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和“为民意识”,抢抓“十五五”战略叠加的难得机遇,着力将国家战略叠加的“势能”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着力将“中部崛起支点”的蓝图变为荆楚大地的壮美现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