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硒都”,恩施坐拥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以及超聚硒植物——堇叶碎米荠,三大世界级资源奠定了其硒产业发展的独特根基。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恩施代表:“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
牢记嘱托,恩施州举全州之力推进硒资源向硒产业转化,打造全国硒产业高地。
第十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将于10月18日开幕。10年耕耘,恩施州涉硒企业突破800家,硒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近三倍,2024年达1016.94亿元,成为全州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州硒产业综合产值实现540.4亿元,同比增长26.16%。
700万亩“硒”望田野生机勃勃
清晨,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的硒菜薹基地一片生机。十余名村民正弯腰移栽嫩绿菜苗。
“这是‘硒滋圆2号’油菜薹,硒含量达每公斤99微克,脆嫩香甜,是天然富硒蔬菜。”恩施州硒菜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介绍。
2019年,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育成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圆1号”,随后又推出聚硒能力更强、更早成薹的“硒滋圆2号”。
王金投入40多万元种植200亩“硒滋圆2号”,40多天后头茬菜薹上市,均价超10元/斤,终端市场最高售价达64元/斤。如今,他的基地已扩展至全州2000亩,并带动农户种植2万余亩,亩均增收5000元。2024年公司产值突破3000万元。
恩施州含硒土壤占比96.41%,是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的天然沃土——
全州茶园面积182万亩,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叶产值270亿元。恩施玉露、利川红、来凤藤茶等品牌价值达117.82亿元。
恩施富硒土豆常年种植超160万亩,规模与效益占全省一半以上,去年综合产值超95亿元,实现从“土疙瘩”到“金豆豆”的蜕变。
2024年12月,恩施州众惠保供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完成首单供港蔬菜业务,累计向香港供应蔬菜1200多吨,货值2300万元。目前,全州已有5家蔬菜基地在海关备案,总面积超1万亩。
截至2024年,全州建成富硒产业基地700万亩。茶、烟、菜、药、果、畜、粮、蜂等各类“硒”有产品,共同绘就这片“硒”望田野的丰收图景。
科技赋能硒产业聚势成链
10月14日,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向极钎轻轻打开冷藏柜,取出一包特定编号的种子:“这是我们的‘第七代’堇叶碎米荠,有机硒转化率比野生品种提升近10倍。”堇叶碎米荠的硒含量是其他植物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硒含量最高的植物,被称为“聚硒之王”。
2010年,恩施州农科院历经5年攻关,取得了堇叶碎米荠从野生到人工种植技术的突破,堇叶碎米荠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规模化种植的超聚硒植物。
2021年3月,恩施堇叶碎米荠获国家卫健委批复,拿到了食品“身份证”。
走进恩施州农科院的实验大楼,食品科学实验室、天然产物实验室、微生物发酵实验室等一应俱全。这里拥有6条硒产品加工中试生产线,产品涉及从富硒饲料到硒蛋白(肽)的多个领域。
“我们拥有50余人的硒科研团队,构建了集生物硒资源研究、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体系。”向极钎介绍,恩施州农科院已建成富硒生物食品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牵头制定45项行业和地方标准,覆盖从土壤硒含量检测到终端产品认证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