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湖北17条举措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力争2027年就地转化率提高至50%

湖北17条举措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力争2027年就地转化率提高至50%
2025-10-13 09:34:46 来源:长江商报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10月10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日前出台的《湖北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措施》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没有”“敢不敢”“能不能”三个关键,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力争经过三年左右时间,推动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目前的42.2%提高到50%,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工作体系,切实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力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卡点,加快构建“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的良好环境,制定部署62项重点任务责任清单,逐项明确具体举措、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并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周期性评估,结合实际对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确保《措施》落实落地。

设立10亿元成果转化直投基金群

湖北是全国高教重镇,“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校拥有8万余名科研人员,汇聚全省超70%的基础研究人员,承担了全省七成以上的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

《措施》从强化高质量成果供给、改革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健全成果转化推动工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

为提高高校策源能力,增强成果有效供给,《措施》围绕加强技术协同攻关产出成果、创新服务机制培育高价值专利、优化平台功能提升成果供给质量、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等重点工作,从源头提升成果供给水平。提出支持高校联合企业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求,开展“61020”全链条攻关及“尖刀”技术攻关,新建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支持高校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成果转化,对高校开展“五技合同”认定登记给予激励等具体举措。

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方面,《措施》聚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采取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定价方式、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企业承接成果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等重点,推动全链条、系统性改革,突破改革瓶颈。提出制定出台赋权工作指引、实施细则、负面清单,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挂钩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科研人员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免责情形,推动符合尽职免责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不纳入国有资产绩效和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等具体举措。

为强化创新要素支撑,《措施》从推动新建概念验证中心和制造业中试平台、打造高校成果供需对接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大基金信贷保险支持力度等方面,形成创新要素有效支撑的良好转化生态。提出依托供需对接信息化平台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大学科技园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创新创业空间,完善科创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工作机制,对技术经理人开展成果转化给予激励和支持,设立10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投基金群等具体举措。

推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

据了解,湖北高校已布局建设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领跑中西部。

为推动和组织高校积极开展成果转化,湖北省教育厅全面重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政策供给,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联合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强化资本赋能,设立并运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着力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力争到2027年,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

同时,围绕区域与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依托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园节点,布局约3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50个成果转化机构,构建“中心+节点、线上+线下”的高效转化体系。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牵引,建设约100个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深度融合。实施“双百”科技赋能工程,组织百所高校与百个县区开展结对合作,力争到2027年,协同转化成果超1000项,服务县域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在推动国有企业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湖北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大省优势,积极支持省属企业加强与高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供需两端发力、精准对接。目前,省属企业已建各类创新平台85个,其中,校企联合创新中心10个,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的其他创新平台18个。

为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与省内高校开展常态化、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湖北省政府国资委正在拟定省属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对接合作的工作方案,促进企业与高校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双方在产业技术升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实效,实现更多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正在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高校大量专利价值得到释放。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4年全省高校专利转让许可由1278次增长到2570次,增长了101%,占全省专利转化的比重从6.78%增长到了7.26%,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促进高校专利转化上,湖北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企业专利需求与高校院所研发对接,构建“订单式”专利研发体系,有效促进专利技术走向市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全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入库专利进行评价,构建全省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为后续推动专利产业化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校完成可转化专利登记入库4.5万件,在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发明专利3.55万件,占比7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
关键词:湖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