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和组织高校积极开展成果转化,湖北省教育厅全面重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政策供给,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联合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强化资本赋能,设立并运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着力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力争到2027年,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
同时,围绕区域与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依托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园节点,布局约3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50个成果转化机构,构建“中心+节点、线上+线下”的高效转化体系。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牵引,建设约100个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深度融合。实施“双百”科技赋能工程,组织百所高校与百个县区开展结对合作,力争到2027年,协同转化成果超1000项,服务县域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在推动国有企业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湖北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大省优势,积极支持省属企业加强与高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供需两端发力、精准对接。目前,省属企业已建各类创新平台85个,其中,校企联合创新中心10个,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的其他创新平台18个。
为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与省内高校开展常态化、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湖北省政府国资委正在拟定省属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对接合作的工作方案,促进企业与高校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双方在产业技术升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实效,实现更多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正在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高校大量专利价值得到释放。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4年全省高校专利转让许可由1278次增长到2570次,增长了101%,占全省专利转化的比重从6.78%增长到了7.26%,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促进高校专利转化上,湖北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企业专利需求与高校院所研发对接,构建“订单式”专利研发体系,有效促进专利技术走向市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全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入库专利进行评价,构建全省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为后续推动专利产业化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校完成可转化专利登记入库4.5万件,在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发明专利3.55万件,占比7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