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付金华:四十年坚守长庆油田的“找油人”

付金华:四十年坚守长庆油田的“找油人”
2025-08-06 14:14:24 来源:长江大学

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一直是业界公认的“硬骨头”。其储层更加致密,油气运移路径曲折,富集机制不明,多年来研究虽多,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别人觉得难,我倒要试试!”2011年起,付金华带着团队扎根黄土塬,一口气打了30口“全取芯井”,每口井都完整取出地下几百米的岩心柱,开展包括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微纳米孔喉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在内的20余项配套实验分析与综合研究。

“那段时间,我们化身‘地下考古队’,给大地做‘CT扫描’,从只有头发丝1/500大小的纳米级孔缝中寻找石油的踪迹。”通过大量数据积累与深入分析,团队发现,火山活动与水中有机物的自然聚集,是形成大量富含有机质岩石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付金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构想:广阔的古湖盆中,细小的砂石和泥质层层叠加,形成了像书页般的致密岩石,这些岩石中密布着极小的孔隙和通道,正是页岩油的主要储存空间。

结合实验室模拟与实地勘探经验,付金华进一步创建了一套全新的页岩油富集模式学说——“丰富的有机质持续供油,微小孔隙共同储油,油气不断集中,源岩与储层紧密耦合。”这一创新性认识,标志着人们对页岩油的认知,实现了从“单一烃源岩”到“源储一体”的重大转变,也意味着我国页岩油勘探迈入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有了“藏宝图”,接下来就是如何“挖宝”。页岩油藏在复杂的微纳米孔隙中,开采难度极大。付金华提出“两步走”策略:第一步,用直井探明地下“储油地图”;第二步,派遣水平井“钻山打洞”,沿着页岩层水平延伸上千米,犹如在地层中“撑开一把伞”,为隐藏在岩石微孔中的原油构建四通八达的“路网”。通过水力加砂压裂的方法,原本“沉默”的页岩层一下子活跃起来,单井产量噌噌上涨,仿佛把一根滴水的小水管换成了喷涌的大龙头。

2019年9月29日,中国石油集团在油气勘探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宣布:鄂尔多斯盆地长7生油层系内,发现了储量达10亿吨的庆城大油田!这一发现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并引领了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全新方向,而付金华个人亦喜摘“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桂冠。

“页岩油就像倔强的孩子,你得懂它的脾气,才能让它‘乖乖’出油。”这是付金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推动下,2022年,庆城页岩油探明储量达到11.54亿吨,占全国页岩油的2/3,年产油量超过220万吨,成为长庆油田的“十四五”产量担当。而今,庆城页岩油田已被建成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基地,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的行业标杆。

在天然气勘探方面,付金华同样建树颇丰。他创建的“广覆式生烃、复合连片成储、聚群式富集”陆相天然气成藏理论,指导苏里格气田连续十年每年新增探明储量超5000亿方,累计探明储量达4.72万亿方,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气田,成为国家“西气东送”的先锋气。

担当能源安全重任

——从技术创新到团队协作

作为长庆油田勘探的主管领导和科技带头人,付金华始终坚信:“在现场,才能真正了解生产的需求和遇到的难题,科研方向才不会偏。”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基层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探讨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他的带领下,长庆油田研发的全数字地震和非纵地震勘探技术、低渗透油气层测井快速识别和产能预测技术以及定点多级与复合酸压关键压裂技术等被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油田连续12年稳产6000万吨以上。

关键词:付金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