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付金华:四十年坚守长庆油田的“找油人”

付金华:四十年坚守长庆油田的“找油人”
2025-08-06 14:14:24 来源:长江大学

——陇东的转机:从“辫状河三角洲”中找油

21世纪初,在陇东地区,老一辈勘探人曾被“陇东主要发育水下扇,难以形成大面积储集体”的传统观点困住十几年,认为这里都是泥石流一样的堆积物,不能形成有规模的好储层。付金华却拿着岩心样本一遍遍地进行比对,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不是水下扇,是辫状河三角洲!”就像黄河下游的辫状河道,这里的砂体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形成了连续叠置的“石油千层饼”。这一颠覆性观点,让西峰油田的勘探迎来转机,第一口探井就喷出高产油流,随后在其北部又发现镇北、环江两个亿吨级大油田,在东部落实了合水规模含油区,使陇东地区储量规模达到12亿吨。

——姬塬的逆袭:从“立体囤油塔”中找油

相比陇东,姬塬地区则是长庆油田的“伤心地”。前前后后六次大规模勘探,五次铩羽而归,但付金华偏不服输。他带着团队重新梳理数据,加强油藏分布规律研究,大胆创立了“多层系复合成藏模式”——以烃源岩(即生油岩)为中心,向上、向下均可聚集成藏,犹如一座“立体囤油塔”。按照“立体挖油”的思路,他们在多个层系部署探井,如同在地下架起了“石油电梯”,打通了原本被忽视的多个油层通道。随着勘探不断深入,姬塬地区新增探明储量7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5.7亿吨,形成20亿吨的储量规模,建成千万吨大油田,曾经的“伤心地”变成了如今的“开心塬”。

——华庆的突破:从“石油荒漠”中找油

华庆地区更是挑战重重。这里是中生界湖盆中部,沉积以泥质岩为主,缺乏有效储集体。传统观点认为,湖盆中部砂体稀少,难觅大油田踪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荒漠”,但付金华再次打破常规,带领团队跳出固有认知,首次建立了内陆坳陷湖盆中部三角洲及重力流复合控砂理论模型。他们大胆甩开原有勘探格局,优选1.5万平方公里有利区域,沿北西—南东方向部署两条大剖面钻探,迅速落实四条含油砂带,实现了湖盆中部勘探的重大突破——亿吨级华庆大油田浮出水面。2017年,勘探向西向东继续扩张,南梁—华池地区再获重大进展,累计探明储量达9.96亿吨,储量规模稳定在12亿吨以上。

“石油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地质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地质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就一定能找到油气田。”从陕北到陇东,从姬塬到华庆,付金华和他的团队一次次用理论创新破解难题,一次次用科学实践打开新局。他们在祖国西北这片“三低”荒原上,硬生生“找”出了四个10亿吨级大油区,为中国能源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现中国最大的页岩油田

页岩油,被誉为“藏在生油层内的石油”,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而中国的陆相页岩油的开发更是难上加难——储层复杂多变,厚度忽厚忽薄,如同藏匿于迷宫中的珍宝。如果将北美海相页岩油比作整齐排列的书架,那么我国的陆相页岩油更像是堆满杂物的储藏室。

关键词:付金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