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武汉这十年,万物生长

武汉这十年,万物生长
2025-07-16 11:47:21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武钢云谷606等城市闲置空间不再“沉睡”,通过优化体验场景,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地方成为激活文旅热度的新载体。

作为黄陂首家“村咖”,“乡巴克”稻田咖啡创下单日售出200多杯咖啡的成绩。如今,各式“村咖”更是遍地开花。“周末喝村咖”成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焕新的场景,让武汉人的幸福生活圈有了更丰富的落点。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武汉十年的“生长”,诞生了许多“代表作”。废弃矿山灵山,变身生态公园;东湖绿道蜿蜒,串联城市与自然;长江两岸织绿,营造世界级滨水空间……这些变化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让武汉在现代化进程中守住生态底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幅幅生态画卷的绘就,离不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与创新。

2016年12月28日,东湖绿道一期正式开放。近十年间,东湖绿道从线成环,已铺就105公里的“翡翠项链”,串联起33平方公里的潋滟湖光。

“2016年冬天,我骑着自行车沿绿道骑行,寒风袭来,心里却是暖的。”退休教师陈秀清是这条绿道最早的知音,十年间,她见证了昔日的塘堰渔场悄然蝶变,湖水实现了从劣V类向稳定Ⅲ类水质的跃升,水体清澈了,水鸟鱼群也回来了。

曾经单一的防洪堤坝,如今已脱胎换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以现有的中心城区江滩公园为基础,将生态空间逐步向新城区段、郊野区段延伸,形成“长江画廊”,涵盖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

城市的“任督二脉”如何打通?武汉用十年时光给出答案。

2015年12月28日,随着地铁3号线的开通,武汉依托4条全长约180公里的地铁线路支撑起三镇的联络。

十年间,在多轮规划建设下,武汉已开通12条地铁线路,全长518公里的轨道网络实现了日均超过400万人次的穿梭流转,37座换乘站构筑“一小时通勤圈”的坚实骨架。

这样的变化,甘肃留汉大学生吴晓敏的感受十分真切:“第一次坐地铁穿越江底隧道,就为这座城市的进取开拓所折服,在这里长江从来就不是天堑。”

“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武汉探索和实践的步伐早已开始。

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3万标箱,占长江中上游港口的33.7%,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在此基础上,武汉去年完成了23.16万标箱的铁水联运量,总量与增幅均列全国内河首位,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典范。

“码头变大了,效率翻倍了!”30岁的阳逻港岸桥司机黄驰,在吊臂一抓一放间见证着黄金水道的发展。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中华网湖北)
关键词:武汉

为您推荐